津令開口道,“我們這邊冬日送冰過來多少的冰塊,那都是給記下來的。

一直到冰窟存滿為止,送進來多少,那都是會給你記錄。

同時也會送你在明年時能取走冰塊的冰票,大概是存三取一,其餘作為存費。

等到五月開始,到九月為止,隨時能來冰庫取冰,認票不認人。

百姓憑藉冰票,可以自取使用,如果不想自取,也可以去尋些大戶酒樓,直接把這冰票賣給他們從中謀利,也讓百姓哪怕在冬日也能找個營生。”

“原來如此……”聽到這話範越風卻有幾分瞭然,但卻又疑惑的說道,

“若此事百姓能從中牟利,那我等津口是否也能在夏日售冰賺取錢糧來?”

“該怎麼說呢?”津令思索道,“魏王好像並不介意我等出售冰塊。

因為魏王曾下令,所儲蓄冰塊需保證幽州海鮮與肉食從津口到洛陽河段至少在五月到九月之間不能出現腐壞,若出現腐壞則直接尋找關聯人事進行嚴肅處理。

但多餘冰塊各個津口可以自行處理,至少魏王並不去理會。”

這話給範越風聽了後,也也是嘖嘖稱奇。

不免對向來斂財手段非凡的魏王居然任由當地徭役出售冰庫中的冰塊感覺到不可思議。

畢竟夏日售冰,價值不菲啊。

而李泰則明白,冰窟這種東西建立起來,久了後肯定有碩鼠的。

別說農業學府出來的人就是乾淨,開玩笑,自己帶出來的人若說他們肯實幹,李泰是相信的,但若說他們清廉如水……

省省吧,也不看看自己是什麼貨色,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清廉。

簡單的說,李泰就兩道紅線,一是幽州那邊運送到洛陽來的貨船不能出現腐壞的海鮮,只要某個區域的類似事件增多,醫行走的情報體系便自然而然會開始向上傳遞資訊。

其次就是這世道說不定還真有人既要讓百姓在冬天裡面幹活,但到了夏天卻又不給百姓換取票據,到時候看看其他的票據兌換有沒有異常就知道了。

因為冰票是能夠跟糧票兌換的,只不過李泰並沒有人為規定兌換的比例,根據市場進行自然調節,但只要某個地方的票據兌換數目出現問題,那或多或少就能鎖定範圍。

而冰窟還有一件好處就是,這東西不像是糧食或者布匹,說一把火燒了那就燒了。

只要上面追究下來,那終究是能夠把事情給追究個清楚的。

當然要真出現蛀蟲,李泰看在他們都是農業學府出來的份上先表態,絕不株連九族。

簡單的說,李泰已經給各津口冰庫留出了足了利潤空間。

但他們若還不知足,那等到自己騰出手來,再換一批人也就是了。

當然,李泰雖然原本打算用農業學府出來的學員替換掉基層官員,但若農業學府的學員也出現問題,那自然也是要找其他能替代他們的人去。

現在李泰較為看好的是魏旭手下那些真正殺過人的退伍老兵。

因為這些人看起來落魄,但既戰場烽火中摸爬滾打過,也在市井煙火中薰陶過,若說他們一個個有多麼大的能耐,反正李泰也不相信。

但讓他們成為基層的一股頂樑柱般的力量,能非常好的做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至少在執行命令上,比農業學府的學子更優秀。

只不過,如果可以的話,李泰不想要啟動這一批的人。

畢竟這等於是向自己一手建立的農業學府開刀,哪怕農業學府會逐漸的腐壞,或者成為學閥什麼的,李泰也只希望別在自己的活著的時候出現。

至於自己死了,那對自己來說那就無所謂了。

不過,李泰沒有對冰塊額外收取費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要盤活北方的航運水道,甚至能夠進一步的加強海鮮魚類對於內陸城市的影響。

畢竟,自己引導了幽州的百姓去捕魚,但最終的結果,百姓捕到魚後只能看著魚腐爛,又或者靠著幽州的鹽巴讓魚成為鹹魚幹,讓這價值大為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