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先拖著,等等看(第2/3頁)
章節報錯
只不過,在一邊參政的李承乾看著李世民得意的樣子,更沒想到燕王出征,一戰就彰顯出如此能力,文能治國,武能安邦,與之相比,自己不過只是瘸子而已。
一想到了這裡,李承乾忍不住握緊了拳頭,心中更充滿了怨氣。
不過,這時候溫彥博倒站出來道,
“聖人,如今只擊潰了吐谷渾主力,卻還未徹底平復吐谷渾的戰亂,卻不足以過於得意。
李總管可否有說什麼時候平息戰爭,唯有如此方算是勝利。
否則每月送往前線的糧草,卻不是一個小數目啊!”
李世民聽到這話回過神來,拿出另一份報告,是李泰送過來的有關青海的計劃,道,
“青雀送來了一份要在西海駐軍,並在吐谷渾等地嘗試《草種計劃》將其徹底融入我華夏的計劃,諸位卻也都看看,覺得這是不是一個機會!”
在場的眾人聽到李世民的話語,神色不由一變。
這時候在場的眾人明白燕王的反擊到了,這反擊,從燕王主動找李世民前去征討吐谷渾開始便醞釀,他賭李靖會贏,而且贏得漂亮。
而事實卻也如同李泰所預料的那樣,他賭贏了!
正如此,李泰要在吐谷渾進行草種計劃,就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
畢竟《草種計劃》由李泰提出到真正的實踐,運用了五年的時間,原本的燕王肯定是穩穩當當的實驗,再一步步慢慢的推進。
但聖人把這項任務交給太子開始,燕王便果斷靠著自己的能力與魄力,到底是又把這個機會重新抓回自己的手中。
至少,太子手下那些正在執行《草種計劃》的人,連第一年的成果都沒有出來,誰都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把這件事情幹成都還不知道,誰放心把事情交給他們。…
所以,在李泰提出要在吐谷渾嘗試《草種計劃》,那自然而然這件事只能讓李泰來!
“可是朝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在隴右開發上,對於吐谷渾等地,怕是支援不足啊!”
溫彥博站出來,到也沒有直接說反對,而是提出了實施的條件困難。
“燕王做事,向來自己想辦法解決錢糧問題,從來不依靠朝廷!”房玄齡搖搖頭道,
“前期投入由燕王府負責,但燕王希望聖人能夠允許燕王在西海名正言順的建城。
這新城維護河湟谷地,同時河湟谷地又能源源不斷支援這座新城市,互為犄角拱衛河西。
否則若好不容易平定了吐谷渾,便棄之不理,那再過十年二十年,等到新一代吐谷渾異族生長起來,怕河西之地,又要受到吐谷渾人的自擾了。”
聽到房玄齡這話,在場的人臉色都不由變了變。
說實話,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一戰能夠打出十年二十年的和平足夠了,但李泰卻絲毫沒有滿足的意思。
此刻攻下吐谷渾,他要得是教化當地百姓,使得對方成為華夏百姓,而不是任由當地百姓繼續野蠻生長。
可以說,李泰的這個決定,不論是從立場上來說,還是從方法上來說都是具有可行性的。
更重要得一點是,李泰不論是建立高陵,還是開發幽州,都展現了他對地方建設的能力。
如果讓他坐鎮吐谷渾,至少在諸位大臣看來,李泰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當然,在這過程中,可以說於公於私都有好處,唯一不好的也就只是太子了。
在李泰的操作下,自己與太子就必然被放在比較上,這是群臣不想要看到的。
畢竟太子的《草種計劃》得到了朝廷上下世家豪族的大力支援,但李泰在吐谷渾有什麼,李泰什麼都沒有,有得只是自己積攢下來的資本而已。
這件事情如果李泰做好了,甚至只要並駕齊驅,那太子就必然會受到影響。
所以,哪怕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情真的是給李泰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讓他在當地建城是最正確的,但卻也沒有任何人敢當面說這事可行。
畢竟所有人看著李承乾的面容,卻能看得到這時候李承乾的面容已經紅成了一片,顯然沒有想到李泰會有著提議。
“臣認為此事若成有開疆拓土之功,若敗也不過是燕王個人損失,以小博大可以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