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覺得,許國公是最合適的人選。”

李世民聽到許國公三個字,不由一愣,心中細細的思量起來,覺得高士廉還真合適。

不過,溫彥博聽到房玄齡推薦許國公,卻退後一步,不再說話了。

因為溫彥博清楚,房玄齡推薦了高士廉,就表明房玄齡也是贊成在隴右執行這整個計劃。

高士廉是吏部尚書,善於鑑別人才,又熟悉門閥之事,凡是他任用的官員,無不稱職。

同時,高士廉還是養大長孫無忌與長孫皇后的人,身份上來說更是李世民的舅舅,李承乾面對高士廉,多少也要稱呼一聲舅姥爺,身份上也好對太子進行管理。

所以,這整個計劃有太子有高士廉出面再合適不過,眾人到底覺得也合適。

不過,就在所有人都認為很不錯時,魏徵突然冷冰冰的開口道,

“聖人行如此之法,欲間隙燕王與太子兄弟之情乎!”

房玄齡聽到這話忍不住眯起眼睛,其他人都對著魏徵行注目禮。

但是唯有李靖把腦袋低得更低了,反正在朝堂上的事,自己是一點都不想要參合進來。

“何出此言!”李世民聽到魏徵的話語,整個臉色卻拉了下來。

魏徵道,“聖人明鑑,此事最初由燕王所提,是燕王花費五年的時間,從無到有從天方夜譚到如今能夠嘗試的實驗。

若最終全權交給太子執行,甚至不跟燕王知會一聲,那麼將心比心,燕王心中是否生怨。

而燕王怕不會怨恨聖人,而是會與太子生隙!”

聽到這話,溫彥博站了出來,卻是說道,“雷霆雨露,具是天恩,燕王何以生怨!”

魏徵很是不屑的看了一眼溫彥博,目光卻向李世民看過去,道,“不過將心比心爾!”

李世民聽到將心比心四個字,倒想到當初自己功勳卓著之時,自己的父親李淵出來給李建成和李元吉拉偏架的情況。

自己立功越大,李淵對自己的忌憚就越多,最終還是走上了玄武門之事。

很顯然,正如同魏徵所說的,這件事情,如果自己全部都交給了李泰來處理,就等於直接摘了李泰五年辛苦培養出來的果子。

這樣的行為,豈不是跟當初李淵的行為一樣,不但打擊了燕王的積極性,更重要得是,哪怕青雀跟承乾兩人沒矛盾,怕最後也會因為這件事情製造出矛盾來!

“謝魏卿提醒,今日議事且線到此為止,不得走漏半點風聲!”李世民正色道。

眾人聽到李世民的話,也紛紛對李世民行禮保證,因為他們也清楚,正因為經歷過玄武門之變,所以這件事情李世民肯定會慎重考慮。

如果李泰不是長孫皇后的兒子,那奪取了也就奪取了,甚至要往死裡打壓才是政治正確。

但現在李世民又不可能賜死李泰,那隻要李泰還活著,必然會被李泰記恨上,又何必呢!

只不過,這句話真沒有誰敢說出來,一個個的都覺得混混過去也就是了,何必都這般認真計較。

但誰讓這裡有魏徵呢,一個從嵴梁到脖子,彷佛逆骨成精的魏徵呢。

其他人,頂多是看破不說破,但魏徵那是真把一個兩難的抉擇丟給了聖人啊!

房玄齡看著魏徵抬頭挺胸的離開,卻也忍不住感嘆,大唐有魏徵的確是幸事。

說實話,房玄齡是打算湖弄過去的,讓李承乾先真正的做事再說,畢竟要先讓李承乾幹活啊,只有李承乾幹活了,只要能夠做到普通的水準,那李承乾也能坐穩太子的位子了。

否則李承乾繼續修書修下去,那跟李泰的差距可相差的不只是一點點了。

但沒想到,魏徵頂著這錚錚鐵骨在這件事情上阻了一阻,聖人怕是頭疼了。

而李世民因為魏徵的原因,心中卻也是煩躁不已。

說實話,李世民自然也最清楚李承乾最缺少什麼,畢竟不是什麼人都跟李泰一樣八九歲就去做縣令,十二歲就出任刺史,結果都還乾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