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李泰對船隻建設也沒什麼太大建議,畢竟別說古代的船,就算現代的船,自己也不是很懂。

畢竟華夏各種軍艦甚至航母亮相時,自己看照片總感覺這些放出來的是漁船。

與之相反,而外國的各種驅逐艦服役,自己看圖感覺對方放出來的是龐然大物。

李泰清楚船業算古代社會最是具有技術最是依靠集體力量的產業。

自己當初的捕魚計劃的佈局,幾年下來讓渤海附近零星的出現了造船廠與漁民。

但因為過度分散,現在都還在野蠻生長的階段,更別說想要出現什麼船業巨頭了。

而當初自己來到幽州連糧食問題都沒解決,自然不會貿然向捕魚計劃著手。

但現在,因為天津附近的農田已經開墾出來耕種上小麥,天津城更成為朝廷指定與外界溝通交易的城市,那幽州這段航運必然會越來越忙碌。

而自己則在這個時候開始出面,整合渤海沿途的航運資源。

實際上不僅是幽州,像薊州,以及滄州海邊的海員與工匠,自己都準備有意識的整合。

只不過,這種東西的整合不是說你單純砸錢就行了的,更重要得是要有專案,以一個能夠集合這些航海資源後能夠源源不斷產生利益的專案,這就很關鍵了。

而隨著軍艦退役後,軍用轉民用,那麼未來這些退役軍艦的維護修理,總歸不能全部指望船隻上面的船員自己維修吧,肯定需要合格船塢來處理這些事。

現在因為大唐海軍都還是剛建立,當初老船雖然也有一部分淘汰給了海邊的老兵。

但那些船隻不適合遠洋航行,也就在近海捕魚而已,至於適合遠洋航行的船隻,海軍絕大多數都還用著,根本就沒到要淘汰的時候,所以這問題還沒顯露出來。

但到了以後,隨著海軍船支軍轉民政策的執行,到時候怎麼維護這些船支絕對是大問題。

這樣的情況下,那自己建立的船塢,也就有有做大做強,甚至能自己建船的可能。

所以,自己需要合情合理的弄到一支艦隊,不需要多,每一種樣式有一種就夠了。

自己只是需要吃透現在官方的各種船支技術而已,甚至工程也只是以修修補補為主。

自己如果直接派人向李德謇要,那說不定就會有哪個不長眼的御史知道這件事情後參自己一本,所以自己不能直接去向李德謇要,還是得讓劉仁軌去。

畢竟李德謇一直以來都在吸納寶貴的幽州學子,就算自己這個農業學府模式的創始人,基本上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彷佛絲毫沒有在意的樣子。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需要藉助這個機會,讓劉仁軌藉助這機會,從李德基手中扣一批訓練艦過來,這樣自己修理維護起來也就師出有名了!

而這第一步走出去,那自己以後整合渤海沿岸船塢製造體系,自然而然變得輕鬆起來。

劉仁軌沉思片刻,多多少少在權衡利弊。

畢竟說到底劉仁軌不算是李泰的人,他應該算是大唐的人,所以他知道輕重。

劉仁軌看著李泰道,“燕王,您就不派人一起進來跟著艦船訓練嗎?”

“你可莫要害我!”李泰看著劉仁軌搖搖頭道。

“那燕王,您要什麼,若說您只為了天津城的安全,卻要承擔起軍艦消耗的錢糧,這讓我難以放心!”劉仁軌看著李泰,倒也沒有半分的退卻,反而認真道。

“確實是瞞不過你!”李泰不由輕輕笑了笑,說道,“我還要做這修船造船的生意。

李德謇給我們的船隻,我會派人去學習這上面的技術,研究它是如何創造。

現在我們用得是登州退役的艦船作為訓練艦。

但說不定以後,就是我們訓練艦會成為李德謇求之不得的寶船了!”

“好!”劉仁軌聽到李泰的話,點點頭道,“我這便聯絡李將軍爭取李將軍的艦船,不,我親自去一趟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