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高陵徭役成本很高,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可能成為掌事的。

那除非他特別能幹活,否則招募進來不是耽誤別人前程嘛!”

馬周對張玄素解釋,畢竟高陵徭役不是朝廷免費幹活的徭役,而是種職業。

而這部分人所需要承擔的徭役,李泰直接借用租庸調製幫助他們給支付掉了。

所以成為高陵徭役,至少在普通百姓來說,算是吃上了半口公家飯,不說多麼好,至少算是找到了一個靠山,能讓他們多少有幾分依靠。

“這怕是能成為小吏,甚至有潛力成為官員了!”張玄素喃喃道。

聽到張玄素這般的話語,馬周倒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張玄素,沒想到張玄素對這些高陵徭役這般看好,雖然馬周也認為張玄素所說的沒錯。

說實話,這是馬周不知道張玄素的經歷,所以才會看輕了張玄素。

要知道張玄素曾經跟竇建德混過的,是清楚知道底層百姓是怎麼樣從無序亂民到有序義兵,甚至成為了河北一霸。

如果不是遇到了李世民這個天降猛男,竇建德實際上是最有可能統一北方的人。

所以相對朝廷中或是世家出身,或是皇家貴胄的官員,張玄素是真正見過底層的人。

他明白,高陵這些徭役,若說能為官有些太高看了他們,但懂得了數術與規劃,放在任何地方都是內政系統上一個合格的基層管理。

就好像是基本上一個縣城的人才所擁有的才華能夠治理整個國家一樣。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人成不了所謂的天才,但如果有機會的話,磨練磨練絕對能成為國家的中堅力量。

當然,這樣的模式張玄素也就看看不多話,最主要是大唐不可能按照這種模式來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唐沒錢。

沒錯這樣養一個徭役都比養一個士兵的價錢要高了。

正常人怎麼可能會選擇這種方式來用徭役,也就李泰財大氣粗,才用這神經病方式操作。

雖然這樣的徭役在執行效率上朝廷上下其實都挺羨慕的。

這點渭河修建好了後,杜如晦就上報,想要仿照高陵模式建立新的徭役體系。

但因為在草稿上計算了每個徭役的花費後,整個計劃就丟到垃圾簍裡了。

因為這體系普及開來實在是太傷錢了,而且還是每年都要花大價錢。

所以,李泰當初在朝堂上那麼囂張的話語,到底沒有那個朝臣站出來說,我也能。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泰是真不知道怎麼用高陵支撐起原本不可能支撐得起的經濟。

張玄素把這些倒是暗暗記在了心裡,畢竟回去朝廷彙報的時候,這些都是要說清楚的。

在這時候,張玄素繼續看看,卻甲水渠上出現了閘壩,不由微微愣了愣,這東西自己沒見到過,這不免讓張玄素感覺到幾分的好奇,“這個是?”

“這個是越王為了方便船隻的逆流而上,提出的一種提高水位的設想,在一些水位高低落差較大的地方修築閘壩。

船隻行駛到裡面後,進行蓄水,或者放水,來實現某些船隻的逆流或者順流而下。”

馬周說道,“因為以後在京杭運河進行漕運計劃的時候會用得上!”

“原來如此,張玄素點點頭,越王能夠想出這麼一種技術卻是厲害!”張玄素說道。

“這種技術實際上在南方倒是已經出現了,只不過很少有用到北方的水道上!”

馬周指了指閘壩不遠處的石碑,道,“所以越王提出設想後,有些懂得南方技術的大匠,便設計了出來,這裡還立了一塊石碑。

第一個實現這閘壩的大匠,以後便是能夠承包此處的閘壩,進行日常維護。

他的名字,也就刻在這閘壩上了!”

張玄素點點頭,倒是一副長了見識的樣子,便跟著馬周繼續的檢視整個工程。

很快的,張玄素髮現這裡的異族百姓的數量好像有些多了,他們雖然也穿著統一的徭役服飾,不過卻是統一玄色。

張玄素很好奇的對著馬周說道,“這裡好像有很多異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