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封燕王(第2/3頁)
章節報錯
畢竟唐代可以看成是丞相的尚書左僕射和右僕射也就從二品而已,基本上官職做到了正五品以上,都已經算高官,更不要說馬周已經半隻腳買入了從四品。
當然除了馬周,來修水渠的眾人多少都受到了獎勵,其中獎勵最大的應該算是李泰。
首先是李泰的爵位從越王轉職成燕王,因為封地是幽州的原因,越王就不太適合了。
同時,封李泰為幽州大都督,幽州刺史,負責幽州軍政事宜。
包括對渤海水師的節制權利,以及對幽州周邊媯、檀、薊、易、莫、瀛、滄七州行政權。
可以說,李世民是真給了李泰相當大的權利,足以李泰能一展自身才華。
不過,李世民雖然放權給了李泰,但還是給李泰安插了兩個人。
一個是高馮高季輔,一個是蘇烈蘇定方,其中高季輔是幽州別架,蘇定方是幽州司馬。
兩人一是監督李泰,二是輔助李泰,尤其幽州雖算不上兵荒馬亂,但到底也是大唐與外界交融的地方,而且與高句麗也是隔海相望,倒也不能算是安全。
這說不定就會有什麼混亂的事情,所以安排了這兩人協助李泰。
當然,李泰相信如果自己不能折服這兩人,那他們手中肯定有李世民留下來制衡自己的密旨什麼的,只要自己胡亂來,那他們必然會遏制住自己。
李泰對蘇烈跟著自己李泰自然滿意,畢竟自己與蘇定方多少算是認識。
雖然李泰並不知道蘇定方到底有多強,但看著他帶兵的姿態能夠看出,蘇定方帶兵可從沒有偷懶過。
對比起所謂的名將,李泰更相信這種平時用汗水不斷積累的人。
畢竟汗水可不會騙人。
至於高季輔,說實話李泰並不清楚他的本事。
懷著既然是李世民主動推送過來的,那自己就多多操勞他一下,到了地方自己就把政務推給他,想來應該能處理一二的吧。
說實話,朝廷這詔書的釋出,的確是讓很多人感覺到驚訝。
尤其高陵百姓更是自發組織起來,期望李泰不要走,但很可惜,雖然李泰也挺感動的,但該走還是要走。
倒是李泰對完成了工程的那些異族表示,你們是要留在本地,那就登記雜籍的成為大唐民眾,或者繼續跟著自己前往幽州,到時候辦理成為幽州入良籍的平民。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選擇留下倆入雜籍,大約兩千人願意跟著李泰前往幽州。
說實話他們前往幽州到未必是因為那良籍的戶口,更多是因為他們覺得幽州距離自己曾經的家園更近。
而且幽州也是異族與漢人匯聚的一個重要城市,說不定能見到就家鄉人!
值得慶幸,李泰自己沒幾個朋友,不需要去一家家的拜訪。
不過李泰還是親自去跟淚汪汪的長樂告別,畢竟這個妹妹李泰還是挺喜歡的。
除了長樂,自然還有長孫皇后,李世民,甚至就算是太子也似真似假的落了淚,彷彿真的很捨不得自己離開的樣子。
等到家人們都拜訪得七七八八,李泰帶著自己五百車綢緞向幽州而去。
而等到李泰真正的展露出了自己的資產,這時候的朝臣們才發現,李泰在成為高陵縣令期間,才短短的三四年的時間便是已經斂財到這種匪夷所思的地步。
但在這過程中,李泰一沒有貪贓枉法,二沒有買爵鬻官,反而把高陵建設得繁榮異常,甚至還翻新了鄭白渠。
這些錢好像來得乾乾淨淨,就算魏徵看著李泰車上拉著的綾羅綢緞都未免有幾分的不可思議,因為他想要上諫,好像都找不到上諫的理由。
不論怎麼說,李泰這次算真切讓世人知道了自己的斂財本事,簡直高的匪夷所思。
“貞觀三年初這高陵還是一片廢墟,甚至連高陵本身的百姓都是難民。
但如今貞觀六年區區三年,燕王不但讓高陵富甲天下,就算是他自己好像也從中某得了豐厚的好處啊!”
房玄齡不由搖搖頭感嘆,“燕王此去幽州,說不定真會讓幽州成為高陵這般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