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在馮盎死前,交州與廣州都是嶺南地區的商貿重鎮,但馮盎死後,被馮家控制的交州就徹底落寞了。

而所有的人才與資源,基本上都吸納到了廣州來,廣州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經濟繁榮所帶來的向心力,對周圍落後地區的虹吸效果是相當明顯的。

而透過這個重要節點,唐朝也就徹底掌握了整個嶺南,哪怕安史之亂後也不曾放棄。

所以想在廣州紮根,要麼得到廣州刺史的支援,要麼得到程知節這個嶺南道總管的支援。

“嶺南這邊地廣人稀,你想要耕地的開拓之權倒沒什麼問題。

甚至開拓出來的耕地能夠享受到頭年免稅的待遇。

只不過,你們醫療營不都是關中人嗎?準備要留在廣州?”

程知節聽到醫療營的話挺稀奇的,畢竟他實在沒想到,醫療營還要跨職業幹活的。

“程總管說笑了,我們自然跟著大軍回去的!”劉神威正色道,

“只不過這田地不是為了我們,而是為了農業學府。

越王來前是囑咐過我,若來到廣州,那就想辦法儘量多拿下來些土地開墾起來。

等戰事結束,他便會派遣農業學府的學子過來建立分校。”

“越王居然想要在嶺南建立分校?”聽到這話,程知節倒有幾分不可思議。

說實話,對經歷過玄武門之變的人看來,李泰建立農業學府雖然有公心在裡面,但若說沒有私心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實在是公心大過私心,所以學府建立也就建立了,大家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這件事情對於整個大唐來說多少是有好處的。

但程知節絕然沒想到李泰居然願意子在嶺南這鬼地方建立農業學府,這有什麼意義?

是的,程知節真找不到李泰在嶺南建立農業學府的意義在哪裡?

也看不出這對李泰有什麼好處?

甚至原本李泰農業學府培養出來的學子被進一步的砸在這無底坑中。

“多稀奇的事。”劉神威看著程知節一驚一乍的樣子,自豪道,

“農業學府本就是為我大唐解決百姓衣食溫飽而建立的學府。

嶺南既是大唐領土,治下是大唐百姓,那農業學府在嶺南建立分校,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越王也說了,本來是沒準備在嶺南這邊建立分校,但相信程總管的能力,定能平定亂事。

嶺南這邊剛經歷大亂,正所謂大亂大治,所以此地百姓更明白和平的寶貴。

因為餓過肚子,才懂得糧食珍惜。

這才讓我們醫療營打個前哨,後面會陸續有農業學府的學員教師過來。”

“沒想到越王居然有如此恆心!”程知節不由感嘆。

再看眼前的劉神威,不知道怎麼的,總覺這傢伙身上好像飄蕩起光環一樣,讓自己為自己思想趕到自殘行愧。

也是,現在的越王才十一二歲,這樣的孩子懂什麼奪嫡,分明就是赤心一片為大唐啊!

程知節對劉神威道:“你給開拓之權,只要還沒開發的野外耕地慢慢開墾也就是了。

不過開墾出來多少土地,都要登記在冊,若是出現隱報瞞報,卻也別怪我不講情面。”

“還請將軍放心。”劉神威對著程知節說道,“若是發現了我第一個處理他們。”

程知節點點頭,實際上真出現了什麼隱報瞞報的,程知節也並不在意。

因為哪怕對廣州這邊朝廷還是挺重視的,但若說要發展廣州,那就太不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