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小麥水分含量的高低是影響麵粉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小麥粉研磨製作過程中,小麥水分調節是制粉工藝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

小麥水分過低,會使小麥皮層易破碎,細小麩屑混入麵粉,使麵粉粉色下降,質量變次。

小麥水分過高,會使制粉過程中在製品流動性下降,造成篩理料流堵塞,影響正常制粉,另外麩皮上胚乳也不易剝刮乾淨。

這墨科研製的潤麥機,看起來就是個大鍋爐配上大蒸籠。

墨令直接便用水蒸氣進行快速穿透小麥,這些被水蒸氣蒸騰過的麥粒送到去研磨去了。

潤麥效果倒是還可以,不過這工具也一樣有著很大的問題。

因為這東西需要多人配合,一個管煤爐,一個管小麥,還要至少配置兩人進行小麥的運送,這其間也出現過什麼小麥直接被蒸熟了,小麥水分不夠的等等問題。

但歸根結底,這東西至少需要四個人才能操作得過來,對比起來正常農戶只要根據以往經驗往這些小麥上灑點水,就能完成潤麥工作,兩相比較,那省事可不只是一點兩點。

所以毫無疑問,這個墨科研究出來的潤麥機器又被李泰打回去,要進一步研究。

不過,墨令也毫不氣餒,懷著失敗是成功他媽的精神,掏出了蒸汽碾碎機。

不得不說,這東西倒是比前面兩個機器要成熟的多了,畢竟這東西在礦場已經開始普及。

畢竟這東西把煤礦石都能慢慢敲成煤粉,區區小麥自然也能敲成渣渣!

問題是,這東西在礦場上用是因為這東西直接用礦場被棄用的煤礦石,成本幾近於無。

但去搗碎小麥的話,那就必然需要考慮到煤炭成本。

看著這煤炭洶洶燃燒,這錘頭不緊不慢的錘著,雖然依舊堅持不解的工作,但這火耗除了李泰,其他人也用不起啊!

這可以說是最為成熟的生產發明,還是被李泰打了回去,繼續去研發改進。

至於最後用蒸汽機推動石磨,這蒸汽機推了了一陣子之後,整個竹子製作的機械臂直接就斷裂了,看得李泰目瞪口呆,而墨令更是忍不住捂住了臉,可謂是全丟光了。

換句話說,經過了一年的努力,蒸汽機運用到生產的計劃,篩麥機失敗,潤麥機失敗,碾碎機失敗,至於最後的研磨機,則還在研發中,繼續敬請期待。

李泰深吸一口氣,露出一個大大的笑臉。

但是沒有關係,雖然蒸汽機生產幾乎全面潰敗,不過這條道路的未來肯定是光明的。

現在只是略微有幾分的曲折而已,自己現在還是繼續用水利和牲畜頂著用用吧。

只不過想要讓生產力進行跨越發展是不現實的。

不過李泰回神,雖然自己的蒸汽機生產計劃,還在繼續的醞釀中。

但經過三年沉澱,農業學府再次豐收,到底是證明了農業學府的作用,這才是最重要。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自己放出糧票時間也快到,自己要開始回收糧票了。

是的,李泰弄出來的糧票,更像是一種一年期的無息債券,頂多這債券能夠交易。

而李泰則把這票據的時間定到八月份為止,告訴百姓,每年八月份前,需要拿著那些小麥多少的債券去換取糧食,當然也可以去換取第二年的新的糧票。

沒辦法,糧食這種東西的儲蓄時間只有三年,這東西作為保證金,理論上來說李泰也就只能儲蓄三年時間。

否則時間若多了,李泰很容易就會造成超額髮售。

如果這東西真的是貨幣,超額髮售那就超額髮售了,頂多造成通貨膨脹,只要控制的好,適度通貨膨脹自己也不是不能消化掉。

但事實來說,這東西的本質是債券,直接跟自己的糧食掛鉤,所以李泰肯定是要把這些債券給處理好。

而且自己也給了兩條路,一是直接換取實物小麥,二是等價繼續換取新一年債券。

這樣自己方面控制這債券的規模,以及維持這債券的價值。

同時,這次因為自己完成了煤炭產業的統一,所以這一次不僅發糧票,而且還發炭票,甚至比較起糧食,炭票自己更加有底氣,這就使得自己的信譽貨幣變得更穩定了。

就在李泰此刻隨著這次的豐收在高陵大展拳腳時,李世民帶著大臣來到了高陵。

不得不說,比較起去年,高陵的道路變得更加的開拓,人們的精神勁頭也更高昂了。

百姓們拿著糧票在購買著各種各樣的東西,讓人一眼便是能看出此地百姓的安康。

“青雀把這高陵的確治理得欣欣向榮啊!”李世民看著高陵的街道上車水馬龍忍不住感嘆到,“就算長安的東市與西市,白天也未必有這般的熱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