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公支援自己讓一部分農業學府學子紮根基層,願意提供九品與流外官的資料可供給自己查閱,方便學員從學府之中畢業之後,有一個落腳之處。

最後總結,杜公正的是大唐奇才,我之榜樣,為國為民,鞠躬盡瘁。

總而言之,李泰大概把今天的事情寫了進去,誇獎杜如晦的話語也寫了進去。

雖然杜如晦不是自己的人,但自己可以讓別人看起來他是自己的人。

自己就是非常好奇,李世民知道了杜如晦跟自己走得比較近之後,會怎麼去做?

是鼓勵杜如晦,還是疏遠杜如晦,根據李世民對杜如晦態度的變化,自己也能明白李世民對自己的態度如何。

至於自己,那自然是真的跟杜如晦嘗試走近啊,自己要言行一致啊!

寫好了這日記,李泰便是小心翼翼的把這日記給放起來。

說實話,李泰非常明白,跟皇帝打交道這種事情肯定是不可能說謊的。

因為謊言這種東西只要被拆穿,那就自然而然整個人的信譽也就沒有了。

所以李泰也沒說謊,完全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善的觀點去看這一件事。

並且也把這件事情小心翼翼的記錄在自己日記裡面,那是除了自己誰也不知道啊。

至於李世民是怎麼知道的,畢竟李世民是聖人他知道自己心中所想,不是很正常的事嘛!

而且想驗證自己的話也非常簡單,說什麼李世民也許不知道,但自己有沒有去杜如晦那裡拿資料,這本身就是最好的佐證。

畢竟就算杜如晦掌控了整個吏部,但只要李世民想查,總歸能見證這幕。

李泰想到這裡,馬上站起身子開啟書房的大門,對在門口的等待的白鶴道:

“明天我去一趟長安,你去通知安壽準備好車馬。

另外明天把入秋之後入學的學子名單給我準備一份放在我的案几上就好!”

谷愣

“奴婢領命!”白鶴聽到李泰的話語,馬上對李泰答應下來。

李泰點頭,倒也不再多話了,第二天便讓盧安壽帶隊,把自己送到長安去了。

依舊是老規矩,在偏廳等了一會兒後,便被宣入到太極殿中。

這時候,一眾大臣把目光都放在李泰身上,畢竟他們可知道李泰事特多。

“青雀,你來長安所謂何事?”李世民看著李泰,問出了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

“這樣的,杜公昨天來越王府與我商量農業學府畢業後學員分配,發現有大量的學員畢業後留向了渭水繳稅體系成為了流外官,我因為這件事情來找阿耶!”李泰說道。

“哦?”聽到了這話,李世民有些不理解,看著李泰道,“這樣不好嗎?”

“主要是兩個問題!”李泰倒是誠懇的說道,

“首先是農業學府最初培養出來的人才是準備讓他們成為農官種子的。

若讓他們都流向了漕運體系,那麼自然會造成農業技術官員的減少。

這樣的話,就有違農業學府的初衷了,如今只是渭河漕運倒是還好,若將來想要支撐整個大運河的漕運,總歸不能全部用農業學府的人才吧。

而且就算農業學府的人才全給他們,怕也不夠填入大運河這個坑吧!

畢竟大運河整個水系所需要的人才實在太多了,一座學府也填不滿啊。”

一眾的大臣聽到了李泰的這話若有所思,而杜如晦在這時候更是主動走了出來,開口道:

“聖人,越王所言甚是,若天下漕運皆出農業學府,這絕非良事。

臣提議不如派人到農業學府學習經驗,之後再建設類似學府,分擔農業學府壓力!”

“這……”李世民聽到了這話,目光卻是不由自主的看著李泰看了過去。

很顯然這件事事情肯定是要李泰同意才可以,畢竟這個模式是李泰弄出來的。

李泰如果不合作,哪怕自己下了命令,那執行下去怕是多少是有幾分瑕疵。

“杜公所言甚是,青雀很是希望能為阿耶分憂,能為了大唐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