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李靖的偽裝(第2/3頁)
章節報錯
主要就是李世民帶起來的不良風氣,對比起李世民常常只帶一小隊的兵馬就敢往別家的營帳門口偵查,李靖到底是帶了三千騎兵去做戰鬥測評,不論怎麼說李靖都算是謹慎了。
相反的那種一直躲在了營地裡面,連一個簡單的戰鬥測評都不做,連敵軍實力有多少都不知道,就冒冒失失全軍壓上的統帥,李靖這種將領自然讓人更加的放心。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卻也不得什麼準備都不能夠做!”李靖思索著道:
“張總管由你率領中軍徐徐而動,且令漠道行軍總管率東路主力進攻東突厥腹地,
令金河道行軍總管在西路順黃河前進,與我等呼應遙相呼應。
任城王也已經從靈州被往西挺近,幽州都督衛孝傑在我等發動進攻之後也會逐漸合圍。
至於暢武道行軍總管,借道東北出擊突厥後方,監視突利可汗,以免發生不必要麻煩。”
“你這可不是想要試探頡利可汗的意思,你這就是要圍剿他啊!”張公瑾看著李靖的佈局道,“如此泰山壓頂之勢,你就不怕頡利可汗反撲嗎?”
“這十多萬大軍排程,相信頡利可汗定會有所覺察,讓他們按照正常行軍速度行動就是!”李靖從容說道,“面對這般兵力調動,突厥會把注意力放到大軍的身上。
但實際上我已經突破率領親衛直撲定襄,虛虛實實,這樣我才有把握能夠撤回來!”
“十多萬軍隊的排程,只是為了掩護你突襲……”張公瑾聽著李靖的話心中不由嘀咕。
你這般的行動,真的只是去測評一下匈奴的實力嗎?!
而李靖卻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測評?如果自己突襲失敗了,那自然就是測評。
但自己要是突襲成功了,那就不只是測評了!
只是這種事情沒有必要跟張公瑾說,畢竟自己身為一軍之主,最重要得就是穩定軍心。
自己如果告訴眾人自己是去突襲匈奴的,且不說眾人會不會相信,單單是身為十幾萬大軍的統率親自去偷襲突厥,這本身就太不懂事了。
所以,就當自己是去做個測評吧!
李靖把自己的命令用斥候派遣出去,通知給了各個行軍總管。
當然因為一眾統帥之間的距離有著少許的差距,每名統帥收到的進軍時間並不相同。
同時李靖帶領騎兵晝伏夜出,直接向著定襄撲去,而張公瑾則在三天後,派遣大軍向定襄前進,與此同時在大同的李世績,也幾乎同時向匈奴腹地進行插入。
幾乎每一道總管,收到命令的時間差幾乎不到一天時間,彷彿李靖全部算好似的。
整個大唐的戰爭機器,也在這時開始向匈奴大軍包圍過來。
而漢軍這般大規模軍事調動,自然完全無法隱瞞草原上的探子與遊馬。
幾乎整個突厥的注意力也都被這些唐軍所吸引,自然的把注意力放到了這些唐軍身上。
反而對自己身邊近距離的環境反而有些遲鈍。
他們也沒想到,李靖讓唐軍在自己行動三天之後才動起來是,為得就是給自己創造稀疏定襄周圍遊馬斥候密度的機會。
縱然是遊牧民族,但在軍隊中能夠作為斥候的戰士,卻也一般都是精銳。
換句話說軍隊之中的斥候數量是有限的,正常的斥候密度是越向著主營,密度就越高。
但隨著唐軍的兵力調動,甚至有合圍的趨勢,此刻突厥的斥候密度反而變得越離主營越是稀疏,但越靠近唐軍密度就越是高,而這反而給李靖創造了一個突襲的機會!
而躲藏在能夠一眼看到紫河的山林中,隨著大唐軍隊的排程,河岸上的斥候不斷向朔州方向而去,但本身對定襄郡的偵查卻變得一般般了,甚至幾乎沒有!
“李帥果然神機妙算,只一夜時間,原本河岸的斥候居然就少了這麼多!”
一個虎背熊腰的青年,此刻啃了一口雞肉磚頭,居然咯吱咯吱的吃出了骨頭的感覺,
“我們什麼時候進攻定襄,只要過了這紫水,那就是定襄了吧!”
“給馬匹喂上精料,讓它吃了好好休息,明天三更起床,四更造飯,五更便馬踏定襄!”
李靖看著眼前青年道,“定方,我給你兩百弓弩騎,明天你便做先鋒,敢還是不敢!”
蘇定方聽到李靖的話也忍不住的摩拳擦掌,一臉興奮道:“李帥就交給我吧,等到打敗了突厥,我可是要好好到城裡吃一頓熱食,這肉磚雖然管飽,但這大雪天也太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