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且說說!”李世民聽到杜如晦的話眼前一亮不由追問道。

杜如晦開口說道:

“兵家之機,在張公瑾的奏章已經說得清楚,我不必再贅述。

我真正的理由是,我們需得先發制人!

近些年來,突厥本身叛亂叢生且頡利可汗敗仗連連,如今暴雪突降,更打亂了突厥生活。

我讀北魏隋的史書,觀之每當北方草原遭災,那臨近年末他們必然會南下入侵。

一則消耗人口,二則劫掠物資,從而讓本族渡過冬天!

所以與其讓突厥掌握主動,還不如我等主動進攻,更能自由的抉擇戰場!”

“杜尚書說得輕鬆!”戴胄站出來道,“大唐連年遭災,可謂糧草短缺,百姓疲憊。

若是這時候想要從長安排程糧草前往北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杜如晦點點頭,但卻是再次的解釋道:

“我們關中糧草的確不多,而且就算有想要排程向北也並不容易。

但還請諸位莫要忘記我們有京杭運河,積蓄在洛陽的糧草可以直達幽州。

同時桑乾水雖不好走,但卻橫穿幽州朔州,足以把糧草,送到前線而去!”

房玄齡見到杜如晦說完,便補充道:

“如果讓突厥選擇戰場,我們想如此運輸糧食就不可能了。

他們只需要派遣一支軍隊騷擾關中,我軍怕就會疲於應付了。”

聽到房玄齡與杜如晦都這麼的說,在場文臣一時間也不知道應該用什麼話勸誡。

因為他們清楚,房玄齡與杜如晦兩人幾乎算是李世民絕對的心腹與文膽。

只要是他們兩人決定的事情,李世民絕對會選擇支援。

果然,在回答豆盧寬和戴胄兩人的不同意見後,李世民道:

“既如此那諸位便做好與突厥一戰的準備。

竇司農你先行前往幽州,徵召幽州徭役修繕桑乾河河道,並把洛陽之糧調往幽州。

朕給你三個月時間,為北伐突厥做好準備。”

“臣遵旨!”竇靜站出來,對李世民道,

“聖人,我想請水部郎中調配水部大匠於我,另外徵召高陵縣李淳風與麾下徭役同行!”

“高陵縣?”李世民聽到竇靜的話一愣,道,“何必獨找高陵縣?”

竇靜倒是理所當然的向著李世民進行申請:

“李淳風擅長術數,尤其是他規定時間做工,麾下徭役都能按時完成。

關中十萬流民融入其中都能夠安排得井井有條,有此人隨行定然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