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猜測了一下漢宮之中的波雲詭譎,隨即就拋之腦後了,跟他沒關係,那種渾水他還沒資格去趟。

躲在幽州安心發展才是正道。

現在是農曆十一月,不,正確的說法是乾象曆十一月,算聖劉洪編撰的歷法已經在幽州推廣。基於個人崇拜的原因,劉襄號召推廣的歷法居然一點阻力都沒有,書吏下鄉講解了一年半,這事就成了。

完成此事的一百六十五名書吏盡都提拔,分派各縣署衙,或為典吏,或為計吏,大大的補充了基層官吏的缺額,加上退役的老兵補充了賊曹、遊檄、薔夫等等職位,鄉、縣一級的官吏,就只缺少一些縣長、縣令、縣尉了。

劉襄在民間求賢三年有餘,貧家、寒門子弟多有依附,經過選拔收為書吏考察品行、能力,佼佼者自然脫穎而出,一部分放入各處署衙,還有一部分充入軍中擔任功曹、錄事。

文武雙全,表現極好的被收入了親軍緹騎。

緹騎自組建到現在,已經三年零七個月了,編制擴充到了八千人,五千人為明巡,三千人為暗索。內部監察,外部打探,越來越有樣子,這是他控制幽州的一大助力。

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一個統籌監管之人,能被他信任,要智謀不弱,要思維縝密,反應敏銳,最後還得謹言慎行,為人低調,這樣的人才不好找啊,慢慢來吧,這個位置可是寧缺母濫的。

劉襄打了個哈欠,在暖閣中有些無聊,他發現今天沒事可做了。

耕作不到時節,燒荒已經完事,各項工程都已停止,礦場、工坊按部就班,苦役雖多,但監管也不少,還有編隊連坐之法約束,各處苦役營都挺安穩的。

軍隊各歸本營,幷州混亂,冀州羸弱,鮮卑分裂,扶余、樂浪、高句麗提心吊膽的怕安平軍揍他們,烏桓人數著日子在計算自己何時能成為漢人。

周圍一圈,沒人找事。

十一月啊,嚴冬已至,正是貓冬的時候。

好無聊!

劉?不折騰不舒服斯基?襄,感覺不習慣,自打來到漢朝就沒閒下來過。

他抱過在身邊玩耍的小黑貓,這小傢伙才三個多月大,算上尾巴還不到一尺長,毛髮有些蓬鬆,應該是奶毛還沒退盡。漢朝人稱呼這種沒有雜毛的黑貓為玄貓,是瑞獸,相信它能鎮宅辟邪。

劉襄覺得它只會賣萌,估計連老鼠都不會抓。

這是袁渙的夫人荀氏,專門送給蔡琰的,可惜昭姬小姐姐不會餵養小奶貓,整天米湯泡餅子,差點被餓死。

他實在是看不過去了,就命人找了羊奶煮了瘦肉,撕成肉絲餵養,這才活過來,從此以後就特別黏著劉襄,走到哪跟到哪,蔡琰極為羨慕。

逗著小黑貓玩了一會,還是感覺無聊。

“子龍、典韋,隨我出去逛逛,看看涿縣的百姓。”

趙雲和典韋還沒應聲,趙景勸道:“主公,都在貓冬呢,怕是看不著,外面太冷了,別凍壞了身子。”

劉襄不在意的說道:“冬日開戰也不是一回兩回了,出門轉一圈還能凍病了,哪有這麼嬌貴?”

“主公吃得太少,身子骨弱,還是多注意點好。”趙景是劉襄的元從,在他的印象裡,自己的主公還是那個十六歲的單薄少年,萬一有個閃失,就沒人帶著他一起飛昇天界了。

劉襄翻了個白眼:“都跟你這樣的飯量,我可養不活這許多人。”

但趙景說得也沒錯,天氣確實太冷了,正趕上寒潮,外面冰冷刺骨,劉襄感覺得有零下二十度,大街上可能真的沒人走動。還好去年就推廣了蜂窩煤,價錢便宜,也比木柴抗燒,大部分的百姓挺認可的,估計能少凍死不少人。

漢朝的時候就這樣,百姓缺吃少穿,冬天也沒什麼禦寒的措施,每一次嚴冬就是一次考驗,每一個冬季,人口都會消減。

所以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因為春天要來了,活下去的希望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