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無子不可親征(第1/2頁)
章節報錯
圍剿涼州叛賊的戰鬥是在晌午之時發起的,崔奕率領一萬一千騎兵,自上游渡河,由西向東截斷戰場,曹操率步卒三萬六千人,趁機渡河,發起總攻。
然後是孫堅所部三萬人,從南方完成包圍。
中軍士卒出冀縣,參與戰鬥。
安平軍四路大軍,九萬餘人,在方圓四十多里的戰場之中,一戰擊潰涼州二十萬叛軍。
真正的戰鬥,其實在正午之時就結束了,崔奕陣斬韓遂、梁興,孫堅擊殺宋建,楊秋和王國投降,張橫不知所蹤,涼州兵卒崩潰四散。
一整個下午,安平軍都在追殺敗兵,收攏俘虜,直到入夜,方才收兵。
戰果累累。
萬餘人被擊殺,十八萬人被俘,繳獲兵甲、戰馬、輜重無數。
兩個多月以來,涼州人在冀縣城下撞得頭破血流,士氣早已低迷,先是騎兵突襲斬殺主帥,後是大軍合圍,他們的抵抗意志並不強烈。
歷時將近三個月,涼州叛賊主力被滅,河西走廊以東,六郡之地的歸屬權已經到手,佔據地盤不過是時間問題。
雖然戶籍統計並不準確,具體有多少人口,誰也說不清楚,但劉襄不相信這片土地還能組織起太大規模的反抗力量。
涼州缺水,地貌以山地、丘陵、沙漠、草原為主,原本可耕種的土地就少,開發出來的田地更少,遊牧才是主要的謀生手段,養活不了多少人。
韓遂組織起來的二十多萬聯軍,抽調了絕大部分的青壯,很多部落的全部男丁,都被拉上了戰場。
剩下的人,拿什麼抵抗安平軍呢?
所以第二天,大軍就出發了,孫堅所部兵進隴西,曹操所部直搗金城,佔據韓遂老巢之後,會繼續北上武威,掌控河西走廊的東向通道。
至於緊鄰左馮翊的安定和北地兩郡,交給了閻柔和徐榮兩人。
劉襄想要儘快佔領地盤,以免橫生枝節。
中軍留下看管俘虜,步卒鏖戰二個多月,需要修整。
十八萬俘虜之中的軍吏、部落頭領,總計四千餘人,被揀選出來就地斬首。
又甄選出工匠與漢民,總計六萬人,在冀縣河段擴建碼頭,後續還要擴建城池,因為這裡會成為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需要建立市集和倉庫,為以後的交易和物資轉運做準備。
劉襄規劃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走渭水到冀縣,然後繼續沿河道向西,在隴西郡的襄武改換陸路,到金城郡的金城縣,也就是後世的蘭州,在那渡過黃河,順著莊浪河向西北行進,翻過烏鞘嶺,到達武威郡姑臧縣。
後面就是順著河西走廊,出玉門關或者陽關,通往西域了。
河西走廊要建稜堡,配合原有的長城防線,守護商路,但武威郡以東就沒有必要了,涼州東部六郡,是可以安撫地方,再好好開發一下,保證治安的。
只需要在冀縣、襄武、金城、姑臧,建立市集、倉庫,以便於商品交易和物資轉運即可。
他準備在這幾座城池周邊遷移漢民,開墾田地,保證一部分糧食的供給,減少關中運輸的壓力。俘虜中揀選出來的六萬漢民和工匠,修築冀縣之後,會就地分田。
剩下的八萬多羌氐俘虜,挑出三萬充做徵西軍民夫,負責轉運補給,其餘五萬多人,押解回三輔,充做勞役,去挖渠修路。
俘虜的安置問題忙碌了一個多月,繳獲的武器裝備也運送到了長安回爐重造,只餘一萬五千多的馬匹,暫時在冀縣周邊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