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拔劍四顧 目中無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軍有四萬兵卒,城中還有十幾萬石的糧食,未嘗不能一戰。”
“城裡的人你不管了?逼著他們造反嗎?那些人本來就對我軍有怨氣,更是心向城外的劉驃騎和張勳,這些糧食只夠三、四個月所用,就算減少配給,頂多半年,你不會以為半年時間就能讓劉驃騎糧儘自退吧?”
劉磐與蔡瑁爭執不下。
作為劉表的侄子,劉磐主張堅守,蔡瑁是荊州大族,不喜歡劉襄收回田地的政策,可他看得清事實,打不過,跑不掉。
曹操易幟以後,他便主張投降,現在投降還能談條件,被打殘以後,就沒有談判的餘地了。
軍師蒯良一言不發,努力的思考著脫身之計,反覆推演,卻想不出好辦法。兵力、戰力全都處於劣勢,出城是死,守城也是死。
隨軍參贊的伊籍,統兵的黃忠、文聘等人,自認人微言輕,沒有參與爭論,老老實實的等待命令。
“好了,別吵了。”坐在上首的劉表止住了二人的爭執,長嘆一聲:“曹孟德易幟,我等已成孤軍,城池內外皆敵,堅守無益,開城投降吧。伊籍,命你為使者,將降書送去劉驃騎營中。”
“唯。”
中軍步卒到達平輿城下的第二天,荊州軍經過四天的猶豫,最終決定投降。
張勳沒什麼可猶豫的,自從看到劉襄率領騎兵,一戰擊潰袁紹之後,那是一點都不敢炸刺,知道袁術已死,立刻變得唯命是從。
袁公死了,世子音信全無,劉驃騎是袁公女婿,雖然還沒成婚,但名分是早就定下來的,聽他的命令,順理成章啊。
劉襄此時正在中軍大帳思考。
袁紹軍的俘虜三萬人,張勳、曹操、劉表三部降兵九萬多。
這些兵馬他可養不起,也不想養這麼多人。
裁軍是肯定的。
第一件事是把袁術的家眷遷到鄴縣,袁公路父子都被老曹弄死了,一個男丁都沒留,只剩下一些妻妾和幾個女兒,還好人妻曹沒上線,估計是看了袁紹的面子,不好給汝南袁氏抹黑。
要是這個老色批發起瘋來,給自己送上一頂綠帽子,那就不好處理了。
還好他忍住了,沒有讓劉襄難做。
以女婿的身份接收袁術的遺孀家眷,便能自然而然的接手汝南。
廬江暫時到不了手了,劉勳和紀靈拒絕了他的招攬,已經在廬江自立。
袁氏兄弟的死訊傳到揚州之後,廬江的戰事就停了,各郡畫地自守,都在觀望形勢。
而揚州和三輔,現在只能打一個,那還用選嗎?當然要先滅掉涼州人。
況且兗州三郡、潁川、南陽、汝南都是新佔的地盤,南陽還沒完全平定,汝南更是隻佔據了平輿,還有襄陽急等著派人接收,也可能是攻取。
荊州大族太多,反對自己的不在少數,南郡和江夏可不是劉表一道公文就會投降的。
估計還是要動兵。
千頭萬緒,哪件事都比下揚州更急迫,顧不上他們了,只能以後再做打算。
再說了,即便給他們時間發展,那些臭番薯爛雞蛋又能折騰出什麼事來?
袁氏兄弟已死,劉備早早就戰死在武都,孫堅從頭到尾都沒有反的意思,家眷在鄴縣生活了好幾年,領著劉襄任命的武都太守兼涼州刺史,正在準備攻打右扶風。
曹操、劉表皆降。
拔劍四顧,還有誰能阻擋他一統天下的步伐?李傕、郭汜、劉焉這幾個,成了他最大的威脅。
這些人也能算威脅?頂多是踏腳石罷了!
形勢已經很明朗了。
可越是這種時候,越是不能急燥,只需要穩妥的,一步一步的,一一碾壓過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