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心浮氣躁(第2/3頁)
章節報錯
第二天,天光大亮,眾人吃過朝食,收好鋪蓋,捲成一卷捆到馬背之上,準備啟程。
這次察看河堤,宿衛輕裝簡從,根本就沒攜帶帳篷、輜車等等重物,為的就是不影響行軍,方便趕路,或者意外之時迅速脫身。
劉襄回首看了一眼曾經上過一次朝會的承德殿,那裡已經成了荒臺高丘,止住心中感慨,帶著黑眼圈,離開洛陽,回返鄴縣。
縱馬荒原,北渡黃河,再繼續策馬馳聘。
一路急趕,於四月底,回到了自己的宮殿,沒有洛陽的那麼大,但它是完好無損,窗明几淨的。
剛回來,還沒來得及歇口氣,蔡邕就找過來了。
這老頭自從進了書城,就沒出來過,真是稀客。
老丈人來了,自然是不能怠慢的,也不必去前面的勤政殿,直接請到了書房。
“蔡公捨得從書城裡面出來了?不容易啊,我可算是能見著外舅了。”劉襄微笑著調侃。
蔡邕並不是古板老頭,聞言哈哈大笑:“哈哈哈,賢婿啊,書城事情忙碌,老夫脫不開身呀,這許多書籍,還有不少的孤本,離不開我啊。”
看樣子活得挺滋潤,精氣神不錯,比在洛陽那會年輕了好幾歲。
“外舅要注意身體,不可過於勞累,書院不是有很多學子加入了秘書監嘛,繁雜瑣事,交給他們便好。”
“賢婿不必掛心,老夫身體康健,神清氣爽,無礙的。此次前來,是有正事相談,陳留邊文禮來府上拜訪,陳公臺和張孟卓想投奔於你,但又有些顧慮,想走老夫的門路。
這件事得跟你說一聲,老夫該如何回覆他們?賢婿有何想法?”
“容我細細思之。”
劉襄其實沒有近期拿下兗州的打算,他在等著長安生變,趁亂奪取三輔,在此之前,不想節外生枝。
可人家來投,不好拒之門外,否則,以後誰還會主動投靠呢?
現在袁紹被張遼和劉寵盯住,短期之內掀不起多大的浪花,袁術南邊跟九江劉邈,丹陽周昕相持,北邊跟曹操對峙,也是難以他顧。
曹操要應付袁術和劉表,分不出多大的力量支援兗州。
接受陳宮和張邈的投靠,頂多和老曹的偏師幹一架,戰爭規模應該不會太大。
不影響正事。
念及於此,開口說道:“兗州三郡計程車族,要把田地賣給我,私兵部曲不能超過三十人,若他們不能接受,便不用再談了。”
“行,老夫就這麼給他們回話。”
蔡邕得到準信,當即就告辭而去,書城還有很多事等著他呢,那麼多的書籍,需要整理、抄錄、校對,要不是邊讓面子大,他才懶得理會別的事情。
這老頭是一心徜徉書海了,也好,總比拉幫結派干擾政務強。
書城已經成了他治下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祭酒袁滂,都督盧植,監令蔡邕,以及鄭玄、劉洪等等五經博士,都是不關心政務,也沒有其他權利,只在書城裡面修書、授徒。
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大儒、名士,他們不投靠劉襄,不要官爵、俸祿,只在書城裡面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