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斬顏良(第1/3頁)
章節報錯
淳于瓊棄營而走,看行軍軌跡,是通往南方,但也不能掉以輕心,誰能保證他不會隱藏主力,躲到西邊的豐縣方向,趁著我軍大意,偷襲沛縣。
如果真被偷襲,沛國戰局就會徹底翻轉。
劉襄沒著急下令追擊,他要等待斥候的探報。
戲志才拿著輿圖研究了半天,敵軍果斷退兵,著實出乎預料。
“主公,淳于瓊一退,廣戚已成棄子,後面的留縣成為孤城,不可守。他們恐怕是要退到蕭縣,意圖在汳水建立防線。不知在東海邊界與我軍對峙的部隊退沒退兵。”
汳水是東西走向,在彭城縣匯入泗水,蕭縣背靠汳水,與彭城只有八十餘里,兩城有河道相連,騎兵對補給線的威脅大減。
在那建立防線,比泡水這邊要穩固得多,那就難打了。
不能如他們的願。
劉襄看著輿圖說道:“自留縣到彭城,可沿河而下,有一百二十里,想去蕭縣,要偏向西南一點,超過一百五十里。
我軍要在這段路程纏住淳于瓊,延緩他們的速度,讓劉寵先一步佔據蕭縣,否則就要陷入曠日持久的攻城戰了。”
這個推斷是建立在淳于瓊大軍確實南下的基礎上,誰知道對方會不會有別的陰謀。
兵不厭詐啊。
千萬不能急迫,要謹慎一點。
他開口下令:“繼續加派斥候,找到敵軍主力。快馬去前軍確認,東海邊界的敵軍,是否退兵。”
劉襄等人在中軍大帳等待斥候回報,東海那邊袁紹的軍隊確實在退兵,但不是因為沛國戰局出現劣勢。
正好相反,是因為東海戰敗,敗得極其慘重,連帶著需要調整沛國防線。
廣戚城下大戰之時,東海也在大戰,戰鬥持續了一天,戰報還沒送到劉襄的手上。
當初關羽攜樂進攻克蘭陵之後,東海西部各縣算是望風而降,關羽率領前軍駐兵陰平,樂進掃蕩周邊黃巾。
為了抵禦安平軍南下,也為了截斷關羽所部與沛國這邊的聯絡,袁紹命審配為主將,領兵兩萬,在陰平南方十五里處當道紮營,兩軍對峙了將近一個月。
直到樂進將東海郡西部的黃巾,全都趕去了東邊的郯縣附近,回軍陰平,關羽便起了破敵之心。
敵軍兩萬,我軍一萬五,關雲長覺得己方優勢很大,跟敵人對峙,沒面子,他準備幹翻審配,然後協助張遼拿下郯縣。
留下樂進守城,他帶著前軍五千人,在敵營對面五里之處下寨,幾天以來,頻頻挑戰,交手十餘次,未嘗一敗。
斬殺部將張南、焦觸,斃敵一千有餘。
惹惱了顏公驥,氣壞了臧宣高。
顏良原是領兵大將,犯了錯,被免了官職,成了一個小小的馬弓手,眼見著敵軍大將天天在那耀武揚威,如何能不羞惱?
便向審配進言,要領一隊精銳騎兵,衝破敵陣,斬殺敵酋。
那臧霸為什麼生氣呢?這兩萬兵馬多是他的麾下,死了一千多,他怎能不生氣?
聽到顏良求戰,當即同意,不但集合了全軍所有的騎兵,還要親自出戰,空有職位沒有軍權的審配能說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