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將軍袁術殺南陽太守張諮,兼併其部曲,聚兵五萬,起兵討董。

最搞笑的是劉表,出兵五萬,聚集襄陽,嘴上說是響應聯軍討董,可襄陽在袁術大軍的屁股後面,與司隸根本不搭界。

看起來不像討董,反倒是有幹掉袁術,奪回南陽郡的意思。

可劉表的真實目的沒人在意,只要能壯聲勢,聯軍來者不拒,美中不足的是,盟主袁紹沒來,只發信表達了一下口頭支援。

不論如何,關東聯盟聲勢大震,三十萬大軍耀武揚威。

如果不是他們駐兵不前的話,劉襄也得被他們唬住。

而董卓是真的被唬住了,三十萬大軍從東、南兩面威脅洛陽,最近的地方只有一百多里,他有點慌,趕緊召集幕僚商議對策。

眾人議論半天,決定遷都。

遷都不是臨時起意,去年就有遷去長安的想法,還專門徵召了民夫修繕城池、宮殿。

第二天,董卓在朝堂宣佈遷都,罷免了太尉黃琬、司徒楊彪,斬殺了周毖、伍瓊,這才壓住了眾臣的反對之聲。

“群情洶洶啊,一個一個的,都不安分。”下朝之後,董卓心中憤怒,外有關東聯軍要討伐他,內有朝臣在反對他,這內憂外患的,他的火氣蹭蹭的往上冒。

得給這些人一個震懾!

想到此處,他開口問道:“弘農王的郎中令是誰?”

“啟稟相國,是李儒。”

“傳令,賜毒酒,命他送與弘農王。”董卓冷哼一聲,你們不是要扶劉辨復位嗎?老夫先殺了他,看你們還能打著誰的旗號反我。

初平六年,正月十二,董卓鳩殺少帝劉辨。

皇帝劉協下詔,時局動盪,大戰將起,無法修建陵墓,安葬於城郊空陵之內,諡號懷王。

安葬劉辨的墓地,原本是趙忠為自己修建的,因為洛陽動亂,趙忠棄屍荒野,那裡就空置了。

董卓沒什麼異議,他著急推進遷都之事。

“劉艾,命你帶陛下和百官先行。牛輔,把洛陽及周邊所有人全部遷往長安,燒燬房屋,堵塞水井,堅壁清野。”

“遵令!”

兩人剛走,蔡邕就來求見。

“這老倌可不常來,請進來吧。”董卓有些意外,他留蔡邕在身邊,主要是為了牽制劉襄,打不得罵不得,乾脆就不管了,隨便幹什麼,只要不走就行。

蔡邕四平八穩的走進正堂,行了個禮,開口問道:“聽說相國要遷都了?”

他從董卓自稱相國的那天開始,就沒上過朝,心煩,訊息滯後了很多。

“伯喈也是來勸我的?”董卓眉頭緊皺,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人殺不得,現在關東聯軍鬧得正歡,要是劉宜程再打過來,那就得準備逃跑了。

“那倒不是。”蔡邕現在對朝政無可奈何,女兒和女婿多次來信相勸,讓他什麼也不要管,他決定聽勸,反正想管也沒用。

念及於此,他表明來意:“吾想問問,相國怎麼安排東觀、蘭臺的藏書,這些書籍可不能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