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三省之一 門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完完全全的壟斷經營。
得把這些劃出來,收歸私庫,剩下的農稅、商稅才是公庫。
將軍府的私庫和地方財政,還是分開管理才不容易混亂,以前是缺人才,沒辦法,現在,已經有不少人才前來投奔,是公私分明的時候了。
劉襄準備先設立門下省,把秘書丞、將作監、鑄幣工坊全部收歸門下省管轄。
這是自己的私產,一道命令就行,至於中書、尚書,以及六部,需要跟屬下商議一下再說。
因為涉及僭越,怕有其他諸侯以此為藉口,聯盟討伐他,所以要集思廣益,看看有沒有什麼關礙。
“傳令各處署衙,設立門下省,專管將軍府私產。”
“傳令,鑄幣工坊收歸門下省管轄,秘書丞田疇,卸任水衡都尉,調回鄴縣,轉任門下省諫議大夫,由辨銅令史田豫接任水衡都尉。”
“傳令,將作監收歸門下省管轄,將作大匠王興兼任門下省侍中。”
“傳令,秘書郎甄儼轉任將軍府倉曹掾。”
命令發出之後,到也沒什麼波瀾,就是劃歸了一下歸屬權,事還是那些事,人員還是那些人員。
唯一調動的就是田疇,接任的還是一直跟在身邊的田豫,交接很順利,鑄幣工坊按部就班,產量穩步提升,現在一個月能鑄造平安通寶四百五十萬枚。
可錢荒還是那樣,新幣不夠用,上個月廢棄五銖錢以後,新幣更不夠用了。
但報怨的人並不多,一是百姓手裡的錢幣有限,三個月的時間足夠他們兌換完畢,置換所卡的是商隊和大族富戶,底層百姓手裡的錢早就換完了。
錢荒影響的是商隊的大宗交易,跟底層小民的關係其實不是特別大,頂多是錢幣更值錢了,能買到更多東西了。
二是董卓鑄造的劣幣已經出現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它們已經流出了司隸,其他州郡的物價十幾倍的往上漲。
這事的訊息,被外出行商的商人帶回了河北,所有人都覺得後怕,都在讚歎將軍英明神武,為他們保住了身家, 包括那些聽勸,把五銖錢早早的花到外地計程車族富戶。
至於不聽勸的,後悔也沒用,反正沒人要五銖錢了,要麼融了賣銅,要麼拉出去止損,身家縮水是肯定的了。
所以缺乏新幣的那些麻煩,大家忍了。
但劉襄發現了一個另外的問題,外地的商人在收購平安通寶,要運回去當錢用。
這其實是好事,能讓劉襄掌控他們的經濟命脈,可現在自己的治下也不夠用啊。
阻止吧,不太好,這是為將來的貿易戰鋪路的好機會。不阻止吧,實在是缺錢啊。
很苦惱!
跟劉襄一樣苦惱的還有袁紹。
他叔叔死了。
被董卓給殺了,一起殺的還有遷到長安的袁氏三十餘口。
汝南袁氏的一枝被滅族了,兩外兩枝分裂,他和袁術都沒有了能壓制的人,但他承嗣的伯父這一枝勢弱,汝南的家底全讓袁公路得去了。
不甘心!
讓人鬧心的是,酸棗的聯軍理直氣壯的管自己要糧草補給,口口聲聲的說,要為自己報私仇。
可你們倒是出兵啊!
你們待著不動怎麼幫我報仇?每天開宴會,喝得高興了罵董卓幾句,就算為我報仇了?
最讓他煩心的是,他還不能不給,否則就是不忠不孝,就是大節有虧。
他現在還不能丟了好名聲,只能自認倒黴,不斷在徐州運糧食。
袁紹每天愁眉苦臉,整日唉聲嘆氣,一幫子煩人的傢伙卻稱讚他知孝悌,品德高尚。
高尚你祖宗!
他恨得想吐血。
什麼時候是個頭啊?這許多兵馬,他可養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