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荀彧的心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時不時的會冒出一些自欺欺人的想法。
荀彧沉思了很久,兩人也沉默了很久。
劉襄耐心的等待答案。
說實話,他不忍心毀掉這樣的頂尖人才,可就是因為此人大才,絕不能被別人所用。
千萬不要讓我失望啊!
荀文若!
荀彧在沉思中醒來,斟酌了一番,問道:“使君如何看待士人?”
“君王取士,臨戰陣、牧地方,不可或缺。”
荀彧精神一振,答案比自己預想的要好,這位並不是輕視士人的上位者,沒有偏見就好,他繼續問道:“使君如何看待宗族?”
劉襄思考了一下,宗族其實是個很大的難題,世家也好,豪強也好,都是由宗族發展而來,隱患很大但卻不能過分的打壓,漢代畢竟是宗族社會,壓制社會的基礎構成是自尋死路。
“血脈繁衍,宗嗣繼承,不可斷絕,宗族血親報團求生乃是天性,只要不大肆兼併,不作奸犯科,不必過於干涉。”
世家需要壓制,豪強需要清除,宗族只要依照律法管制即可。
這就是他的態度。
這個態度荀彧也挺認可,其實,任何一個明智的官吏,都不喜歡世家豪強,想治理好國家,抑制世家豪強是基本國策。
土地的產出就那麼多,世家豪強拿的多,國家就拿的少,這個道理很簡單,誰都不是傻子,鼓吹世家豪強的人,全是因為私心作祟罷了。
荀彧立志還天下太平,這種問題他思考了千百遍,國朝與家族,便是皮與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亂世一到,高門大戶照樣死人。
盛世來臨,家族也會隨之繁盛。
這種簡單的道理,很多人被私慾矇蔽,根本看不到,這也是他深惡痛絕的。
那麼,只剩最後一個問題。
“使君可想過登基?”
劉襄不想騙他,謊言總有被揭穿的那一天,荀彧這種聰明人不會看不出來他的野心。
於是,坦言相告:
“桓、靈這一枝,多嬉戲荒誕,天下被他們敗壞得不成樣子。吾,亦是高祖苗裔,與光武一枝同為欽公之後。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若非先祖縯公被奸人所害,哪裡輪得到光武帝這一枝得天下?現在,吾要重整山河,再造大漢,還天下太平。”
這話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荀彧知道那段歷史。
劉縯是劉秀同母所生的親哥哥,兩兄弟一起在南陽起兵對抗王莽,劉縯為人豪爽,喜好結交英雄,其部戰功赫赫,威名日盛,是同時期最善戰的起義部隊,但因為曾與更始帝劉玄並列被推舉為皇帝候選,而遭到猜忌,最後被陰謀加害。
若劉縯不死,確實輪不到光武帝得天下。
這個藉口倒也說得過去,荀彧更加猶豫了。
劉襄見狀開口勸說:“今上淪為傀儡,天下分崩離析,各路諸侯並起,戰亂無休無止,生民何辜,要受此煎迫?文若,不如先平定亂世,再說皇權歸屬,如何?吾起兵,絕非私慾!”
荀彧長嘆一聲,河北與河南的對比,宛若天淵。
先平定亂世再說!
他起身整衣正冠,端端正正的揖手行禮:“彧,拜見明公,願隨明公平定亂世,還天下太平!”
劉襄欣喜異常,繞過條案,急行幾步,一把托住荀彧的手臂,激動的說道:“我得文若,如魚得水,便似高祖得蕭何,文王遇太公,何其幸也!”
王佐之才,今後將輔助於我!即便天下大勢已脫離了原本的歷史程序,那又如何?
至於穎川荀氏?
先安撫了荀彧這一枝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