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得趕緊請進來。

袁滂八十七了,走路已經開始顫顫巍巍,原本在陳郡養老,等待安葬祖墳。

“袁公快快請坐,不知此來何事?且請直言,吾必定全力去辦。”

袁滂可以算是劉襄的伯樂之一,當初在洛陽之時,沒少為他爭取政治利益。

“聽聞君侯要築城藏書,還要大開方便之門,供學子誦讀、抄錄,此等彰顯文華之事,老夫怎可缺席?忝顏前來,求一個共襄盛舉的資格。”袁滂笑呵呵的又打趣了一句:“倚老賣老之處,君侯可莫要責怪。”

劉襄鄭重的行了一禮:“袁公能來,吾求之不得,這是給書城添彩,您的名號一亮出來,能震懾多少宵小?省去多少詆譭?這是在扶持晚輩,吾謝過袁公!”

飯糰看書

天底下的事,就沒有能讓所有人滿意的,有讚頌的,自然會有詆譭的。

那些經學世家,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憎恨他免費傳播學問呢。

袁滂三朝元老,曾位列三公,雖然致仕了,但名望極高,有他在,真的能省去很多麻煩。

估計是袁渙特意搬來坐鎮的。

再加上蔡邕、鄭玄等人的名望,這書城才能被世人認同。

劉襄是真心實意的感謝,當即表示,願拜袁滂為書城祭酒。

書城不會納入州郡的官吏系統,祭酒就是名義上的首腦了,當然不會安排什麼具體的事務,快九十的老人了,還要求他辦理政務的話,那就是喪盡天良。

袁滂捋了捋銀白的鬍鬚,笑得開懷,面前這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成長的可真快呀,已經雄據河北三州,成了天下頂尖的諸侯,自己當初的選擇果然沒錯。

陳郡袁氏要從龍而起了!

一老一小又聊了幾句,劉襄說了想邀請盧植的想法和難處。

袁滂指點道:“鄭康成和管幼安與盧子幹同出一門,可讓他們邀請。吾還聽說盧子幹欠了鄭康成天大的人情,加入書城是好事,他不會不應。”

“多謝袁公指點迷津。”

袁滂畢竟年紀大了,閒聊一會便有些精力不濟,劉襄親自送他回到了袁渙府上,袁渙整天泡在工地,已經有段日子沒見到人了。

自袁府回來之後,便請託鄭玄、管寧兩人,邀請盧植來書城相助。果然如袁滂所料,盧植並未拒絕,幾天之後,鄭玄等人便攜盧植請見,眾人就書城之事暢談一番。

書城的管理系統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負責管理、校訂書籍的秘書監、校書郎和經學博士,二是學院,三是城防。

因為其特殊性,最好能用德高望重之人充任,就算是負責城防事務的守將,派個不通學問的將校也不太符合氛圍。而且書城的聲望一旦打響,沒有哪個傻子會冒著得罪全天下讀書人的風險,死命攻打這座城池。

所以,盧植被任命為書城的都督,提督書城內外諸軍事,他也同意會在閒暇之餘辦個講武學堂。書城的守軍是六百多個千牛備身,這些人是安平軍的備用軍官團,希望能在盧植的手下學到些本事,如果有效果,在役的軍官也可以輪換一下。

城內配備的司煊、賊曹也歸其管轄。

鄭玄、管寧、邴原、劉洪等人除了學院事務之外,還要兼任五經博士。

蔡邕被“劫”回冀州之後,就一頭撲在了藏書上,帶領在將軍府的書吏和學院的學子之中,選出來的三百多人,組成了秘書監,劉襄任命他為監令,佐使由他自己去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