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甄宓滿是希翼的小臉,劉襄不想告訴她甄逸的病情,也不想說自己沒有辦法,他狠不下心,開不了口。

甄逸已經病倒半年多了,雖然沒請到華佗、張仲景,但這幾年也請了十幾位享譽當地的名醫,平日細心調理,也算延壽了好幾年,現在病情惡化,藥石無醫,都說時日不多了。

他強撐著一口氣,就是想看到甄姜懷孕。

甄家也依著他的意思,在為適齡的子女操辦婚禮,他不想因為自己耽誤了子女的姻緣。

依禮,父母喪,子女至少要守孝二十八個月,世人多選擇守孝三年。

以漢代的道德標準來看,甄逸是個好父親。

可拿什麼冒充龍肉呢?劉襄心裡犯嘀咕。自己口嗨騙小孩,原打算用驢肉糊弄一下,先止住小丫頭的哭嚎再說。

現在,得想一個有噱頭的菜了。

第一個浮現在腦海中的念頭,是太史五龍羹,轉念一想,這是粵菜,原名太史五蛇羹,是用五種毒蛇做主菜,這玩意別說不知道製作流程,就算知道也沒辦法,單單那幾種生活在南方的毒蛇,他就找不齊。

仔細思索了一番,他想起在後世聽說過的一道菜,也叫五龍羹,說是用飛龍的骨,土龍的肉,子龍的血,烏龍的皮,金龍的籽,燉煮一碗羹湯,鮮美絕倫,堪比龍肉。

製作方法簡單,用料都是美味滋補的好東西,也都能找得到,甭管是真的還是杜撰的,能做到還噱頭十足,這就夠了。

就是它了!

至於是不是龍肉的味道?

誰吃過真龍?

劉襄說是,那就得是。

飛龍就是花尾榛雞,扶餘國王尉仇臺每年都有進獻,乃是絕佳的食材,只需放一點點鹽煮湯,滋味鮮美無比,有這個打底,味道差不了。

土龍說的是鰻魚,鰻魚肉質細嫩鮮美,而且沒有腥氣,也是上好的食材。

因為鰻魚在淡水裡生長,去深海產卵,漁民都覺得這玩意莫名其妙就冒出來了,再加上沒有鱗片,長得跟魚一點都不像,反而有點傳說中龍的樣子,便被稱作了土龍。

大概意思就是從土裡鑽出來,長得像龍的生靈。

子龍說的是黃鱔,黃鱔被古人視做龍的近親,所以有小龍、龍崽、子龍的別稱,味道好,還能滋補身體,是上好的食材。

烏龍說的是海參,海參在漢代是宮廷珍饈,《臨海水土異物志》中有關於這方面的記載。

相傳當初是東海方士以獻不老藥的名義,進獻給秦始皇的。

金龍說的是鯉魚,鯉魚躍龍門的傳說自古就有,金紅之色的大鯉魚便被古人視為金龍。

金龍並不罕見,黃河大鯉魚的魚鰭和魚唇都是紅色,魚鱗泛金光,是黃河流域的特產,鯉魚躍龍門的傳說也是因為這種魚的外貌,才流傳開來。

劉襄在心中算了算,花尾榛雞府中就有,扶余王今年才進貢沒多久,海參可以等天氣回暖的時候去海邊買,黃鱔在冀州不常見,但也是有的,鰻魚沒有,得從樂浪郡的南部運過來。

樂浪郡和冀州的南部都有不凍港,趁著氣溫低,食物不容易變質,冬季的時候,有一批海商看到了商機,開始轉行販賣海鮮魚獲,往年幽州的海商們都在貓冬,今年倒是又多了一筆進項。

派侍從去吩咐了一聲,慢慢等吧,鯉魚的產卵期是陽曆三月份,得等到農曆二月才能抓到肚子裡有籽的。

念及於此,劉襄忽悠小甄宓道:“需要時間準備,得等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能做菜給你吃。”

甄宓掰著指頭算了算,極其失望,撅著小嘴求道:“還有兩個多月啊!現在不行嗎?”

劉襄拿手帕擦了擦她小臉上的淚痕,煞有介事的哄騙道:“不行,必須得在那一天,取飛龍之骨,土龍之肉,子龍之血,烏龍之皮,金龍之籽,調和成羹才行。”

他說得跟真事一樣,甄宓被唬住了,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聽得極為認真。

終於止住了這個小丫頭片子的哭嚎,劉襄揉了揉太陽穴,剛才腦袋嗡嗡的疼。

“耐心的等等吧,只要你不在冬天吃冰,我就給你做這道五龍羹。”

“你保證!”

“我從不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