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軍的傷損也不小,戰死三百多人,重傷五百多人,輕傷不計其數。

主要是黑山軍的兵卒沒有甲冑,而衝擊敵軍,入營肉搏的任務也是他們為主力,中軍士卒的披甲率高,四千甲士,三千弩手的傷亡倒是不大。

戰陣之上,甲冑就是命!

劉襄想要把董卓的目光吸引到主力決戰這邊來,就必須給他一下狠的,只有打疼他才能讓他忽略偏師的偷襲。

第二天繼續攻營。

第三天仍舊如此。

董卓吃不住勁了。鏖戰三天,對面射進營中的箭矢得有五六十萬,當然,他也射出去二三十萬。

戰死的兵卒超過了兩千人,受傷不計其數,大營未破可士卒快扛不住了,真他孃的兇猛。

論不怕死,涼州人誰也不懼,但這次碰上對手,對面計程車卒是真敢拼命,營中的兩千騎兵多次衝擊攻進營地裡的敵軍步卒,可根本衝不潰,纏上來拼命的大有人在,已經摺損了三層有餘,他在這些羌胡的眼中看到了畏懼。

帶兵有方啊,不愧是劉宜程。但想就這樣打敗我,那是遠遠不夠的。

明日你敢再來,老夫就要你付出代價!

大戰的第四天,劉襄不負所望的來到了涼州軍大營,但攻勢已經緩解,表現得一副進攻乏力的樣子,強攻三日,銳氣已失,也確實該乏力了。董卓倒是沒有懷疑什麼,他軍中計程車卒也是士氣有損,乏力厭戰很正常。

敵軍疲憊,該落子了。

“傳令董越,伺機突襲敵後,決戰之時已經到來,命他拼死向前,一戰潰敵。”

說實話,如果就這麼打敗劉襄,董卓其實不太滿意。

不盡興。

在他的心中,自己與劉襄的部下是現今最善戰的軍隊了,可對面沒帶騎兵,總是少點意思。

不盡興啊,有點勝之不武。

董越麾下有兩千騎兵四千步卒,這幾天為了躲避敵軍斥候的探查,他們往山中又退了十多里,距離大營快有三十里了。

等他接到命令帶兵趕到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四點鐘了,正是未時末申時初,太陽偏西,他們如果直接向西衝擊,光線刺眼,於己不利。

所以他決定繞個彎,自東南發起進攻,擊穿敵軍側翼,驅趕敗兵向西北奔逃,正好衝散北門的陣勢,然後把他們一起壓入汾水。

大功告成,完美!

兩千騎兵在前,四千步卒在後,董越身先士卒,帶著立功受賞的願景,率領大軍轟隆隆的衝向敵軍側後。

可惜他想得挺好,實際情況卻不相符。

劉襄早就知道外面有伏兵,他怎麼可能不防備。大戰三天,兵卒乏力,正是偷襲敵後的好機會,他最喜歡這種戰法了,所以今天,中軍的兵力大多安排在後陣呢。

“命令南線穩固陣型,東線準備繞後,前方進攻的部隊交替掩護,脫離糾纏緩緩後撤,小心敵軍反衝。宿衛整隊,隨時準備隨我衝鋒。”劉襄一系列的命令下達,大軍的重心轉向來襲的敵軍。

典韋在後陣待了四天了,憋得夠嗆,敵人衝上來的時候,他笑得無比開心。

“哇哈哈哈哈,可算是來了,太公等你等得不耐煩啊,兄弟們,現在輪到咱們吃肉了,加把勁,殺他個片甲不留!”

“殺!殺!殺!”

留守後陣計程車卒戰意沸騰,他們早就飢渴難耐了。

涼州騎兵衝得很快,繞過山坡,進入河灘,劃過一條弧線完成轉向,不過一刻鐘的時間就衝到了陣前。

可迎接他們的不是驚慌失措的人群,而是鑄鐵的大盾,兩丈的長矛和漫天的箭雨。

之前還蔫了吧唧的兵卒,現在像打了雞血一般亢奮,看了半天的戲,終於輪到他們登臺亮相了。

才這點騎兵,不夠殺呀,啥時候才能湊夠晉升軍爵的戰功啊?你們怎麼不多來點人!

如果說涼州軍是羌胡眾多,命賤不怕死,那麼,安平軍就是一群好戰的瘋子,軍爵無時不刻的在他們眼前晃悠。

幽州首重軍爵,軍屬雖有優待,但不是誰都能經商賺大錢,大多數的人還處於養家餬口的階段。

想發家致富,最明顯有用的,還是家中子弟晉升軍爵。

軍中士卒每次休沐歸家都信誓旦旦的向家人承諾:待我升了軍爵,咱們就換大房子;待我升了軍爵,大片的勳田讓你們種不過來;待我升了軍爵便能湊夠彩禮,娶你回家;

待我升了軍爵……

待我升了軍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