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理解張郃的心情,誰不想位高權重呢?

屬下有上進心,這是好事,不能打壓,否則會讓人寒心的。

他現在是創業階段,需要有衝勁肯賣命的部下,所以他願意提供機會,並鼓勵張郃成就功業,登臨高位,既能為自己開疆拓土,又能為其他人做出表率,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只需要把控好大方向,握緊韁繩,這些千里駒就能載著自己馳聘天下。

張郃這匹千里馬有些亢奮,需要安撫,可徐榮這匹馬兒,最近卻很是沉寂。

劉襄知道他在想什麼。

徐榮出身並不好,玄菟邊民,貧家子弟,年輕時除了好勇鬥狠,啥也不是。後來從軍,被董卓撿拔於微末,再後就是被自己俘虜,委以重任,成為獨領一軍的大將。

兩邊都是他的恩主。

他左右為難。

劉襄會不會忌憚他呢?那是當然的,但他不會表現出來,越是這種時候,就越能展示自己的心胸氣度。

他不能在這種時候棄用徐榮,事關格局,事關降將的心理,這不是徐榮一個人的問題。

軍議之後,劉襄單獨留下徐榮,溫言笑道:“陪我去溜溜馬,你熟知涼州戰法,正好與我說說。”

“主公當年縱橫涼州,無人可懾其鋒,區區羌胡小術,如何能入法眼?既是主公有興致,某便當異事散談,以搏主公一笑。”徐榮拍馬屁的功夫見漲。

劉襄哈哈一笑,心情不錯,兩人騎馬來到營東山坡之上,宿衛散於外圈,保持警戒。

夏末秋初,恰逢雨季,天氣還是有些悶熱,最主要的是溼氣很重,身上總感覺黏黏膩膩的,一點都不舒爽。劉襄敞開外袍,坐在樹蔭下乘涼,馬兒自在山坡上吃草。

他拍拍身旁大石,招徐榮坐下說話。

“我知你心中憂愁,其實,若有他法,我也不想與董仲穎對戰,但人總是有所求的,有所求便有衝突,有衝突便有戰爭。他來搶,我不想給,就是如此,沒什麼私人仇怨。董仲穎於你有恩,你心中猶豫,我不怪你,說明你知恩義,品德高尚,這很好。”

徐榮心中感激,這事往大里說,都能算是背主了,戰事不同兒戲,領兵大將心生猶豫,首鼠兩端,這是死罪,主公卻能理解他的難處,一點都不怪罪,如何不讓人感動,他起身拜伏在地:“主公氣量寬宏,榮拜謝。”

“起來吧,不必如此,這點心胸我還是有的,你若是不願對戰董仲穎,我可以將你調離前線。或去冀州,或去打鮮卑人,我的地盤不小了,用人的地方很多,不要心中憂愁,我不會因為此事怪你。”

劉襄並不想逼迫徐榮,非要他跟董卓硬幹,跟土匪一樣交個投名狀什麼的,沒有必要,那樣是收不到部下真心的。

徐榮沉默片刻,似乎下了某種決心,他朗聲說道:“戰場交鋒,各為其主,榮此前如婦人般扭扭捏捏,現在想來,羞愧無地,末將請戰,不破敵營誓不回軍。”

劉襄笑道:“不必如此,念舊情,是個很好的品質,我相信你對董仲穎有義氣,對我自然更有情誼。這樣吧,為了不讓你為難,調你部守備界休,督促糧草。徐榮,糧草為重中之重,不可有絲毫閃失,我軍後路盡付你手,不要讓我失望。”

“末將願肝腦塗地,以報主公恩義。”

徐榮所部一萬餘人與張郃部下調換,監督俘虜運送糧草,守衛界休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