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山是太嶽山向北延伸的餘脈,西接汾水,南高北低,山勢綿延百餘里,溝谷縱橫,山嶺交疊,隔斷了太原盆地和臨汾盆地。

它還有個名字,叫做介山,因春秋時期晉國介子推而得名。介子推就是割大腿肉給逃難的公子重耳充飢的人,是個超級狠人,割股奉君的典故就出自這件事。

重耳逃亡十九年,回國登臨王位,就是晉文公,那時候介子推在界山隱居,不要封賞,晉文公為了逼他出來,命人三面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結果把介子推和他母親一起燒死在了一株柳樹之下,這就是抱樹而死的典故。

無防盜

晉文公很後悔,取柳木做了一雙木屐紀念他,時常對著木屐哀嘆“悲哉足下”,足下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

再後來,民間為了紀念介子推,就在他被燒死的那個月不生明火,吃飯也只吃冷食,慢慢的演化成為了寒食節。

劉襄這麼清楚,是因為介子推在漢朝的粉絲很多,被尊為道家神靈。

西漢初期是用道家思想治國的,直到漢武帝才改用儒家。所以,兩漢時期,道家思想的影響極大,因此,士人極為推崇介子推,特別是那些入山潛修的隱士,大多受他影響。

以至於他來到界山,卻不去祭拜介子推,身邊計程車卒都覺得很詫異,趙景還神神叨叨的悄聲問他:“主公是不是跟介子有過節?”

劉襄坐在汾水邊上,正在苦惱水勢太大,不好建堤壩蓄水,沒法利用水攻,董卓臨河立寨的好機會,卻把握不住,實在是太可惜了,聞言隨口說道:“少扯淡,我跟個死人能有什麼過節。”

趙景懂了,這語氣,過節小不了。

劉襄在觀察汾水,卻不知遠處的山坡上也有人在觀察著他。

“阿姊,將軍說不會修仙,咱們回吧,你這樣是窺探軍情,我們中軍的斥候可厲害了,我可打不過他們,你的護衛也打不過。”

王二雖然思想單純,但他隨軍四年有餘,軍中的事情還是很清楚的,這種窺視主將的行為很危險,他忍不住出言勸說。

被他稱作阿姊的女子,比王二高了半個頭,一身青布長袍,腳踏木屐,頭挽髮髻,戴著葛布帩頭,做青年男子打扮。帩頭就是用一塊方形的布從腦後向前額包攏,在額前系一個結,看上去像是長了兩個小角,俏皮活潑。

她有些苦惱的問道:“夏日為何會結冰?是以訛傳訛嗎?你用過了?”

“將軍造冰給全軍解暑,我們工匠疲累,跟上城值守的甲士一樣加倍供給,我吃過,透心涼。將軍待我們可好了,夏有單袍,冬有夾襖,頓頓吃飽,經常能吃到魚和肉。”王二有點絮叨,好幾年沒見了,他想跟阿姊多說點話。

可他的阿姊一心撲在了修行上,根本沒理他,只是撅著嘴報怨:“孤身退瘟疫,丹成引天罰,御龍能殺敵,盛夏可凝冰,還說不會修行?哼!誰信啊!”

王二不在意,仍然開口勸說:“阿姊,咱們真的得走了,萬一被斥候發現,肯定會被抓住的。”

那女子眼前一亮:“被抓?”

她覺得是個好主意。

所以,他們一行六人就被宿衛押到了劉襄面前。

“王二,你怎麼還沒回家?放你回去奉養雙親,不是讓你在外遊蕩的。”劉襄掃了一眼這些人,扮著男裝的高挑女子,四個身著短衣的粗壯從人,還有小胖墩王二。

王二恭敬的回答:“將軍,我們沒有窺視中軍,我正要帶阿姊回家呢。”

劉襄笑了,此地無銀三百兩啊,司馬昭之心啊,這是要帶姐姐回家嗎?這是想帶媳婦吧?可看那個女子的儀態,絕不是小門小戶能培養出來的,王二註定要失望了。

那女子雖然被抓,卻一副意態安然的樣子,直到劉襄笑聲止歇,才行了一個萬福禮:“妾身趙愛兒,漁陽潞縣人士,拜見劉使君。”

趙愛兒?劉襄聽過這個名字,好像有好幾本記錄什麼神仙名錄的經書裡面提到過,說她是得道的女仙,還有個什麼尸解仙的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