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蓋馬城東十五里,高句麗人的軍營已經被圍困一個月了,安平軍加休屠部一萬八千人圍而不攻,故國川王和四位大加一頭霧水。

原以為是鮮卑人有所進展,漢軍著急擊退他們,結果敵人卻是一副不急不忙的樣子,那鮮卑人到底打沒打進遼東呢?

還是說幽州又來了支援?

他們的訊息已經斷了,後續的補給也斷了,但這種打法想困死他們也不容易,營中糧食還夠用。

“大王,先突圍吧,我總覺得不對勁,漢人狡猾,可能在使詭計。”大加優居勸諫。

“什麼詭計?”

“不知道。”

故國川王想給他一巴掌,你不知道,那你還說個什麼勁?

“你說,漢人的詭計是不是想讓咱們著急,去攻打他們的圍堰?咱們的兵力是他們的三倍。”

優居覺得大王這話好像挺有道理的樣子,他點點頭:“有可能。”

故國川王無語了,優居這話,說了跟沒說一樣。

高句麗人當然不可能任由漢軍圍困,他們也發起過反攻,只是被弓弩一射就退了,沒有死戰。

“要不,咱們用騎兵突圍出去看看?”多勿部大加發表了一下自己的觀點。

“漢人有八千騎兵,比我軍多一倍,騎兵出去只會白白折損人手。”故國川王否決了這個提議,騎兵大多是他的本部,他不想損失實力。

“四面出擊,尋找漢軍破綻,咱們的兵力是漢軍的三倍,他們困不住咱們。”最後他也只是想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劉襄統領的大軍始終沒在他們眼中出現,扶余人的兩萬大軍一心運送補給,也沒參與過圍攻,他們面對的只有楊槯所部和休屠人的五千騎兵,致使故國川王判斷失誤。

兩軍一直沒有決戰,但是試探性的攻擊從沒停過,烈度不高,傷亡自然不大。直到劉襄領著四千多人回來的時候,雙方打了一個多月,安平軍的傷亡不到三百,高句麗人也才一千多點。

看著被圍堰和塹壕困在營地裡面的敵人,他很是感慨,跟胡夷之人作戰就是省心,只要能夠破除他們的地利和那套祖輩傳下來的簡單戰法,根本不用擔心他們會有別的花招。哪像漢人將領,恨不得玩出三十六套計謀。

也怪不得胡人總說漢人狡猾,咱們的老祖宗就怕後代子孫吃虧,想著法的告訴咱們要學會奸詐。

當然,我們稱其為智慧。

“派人喊話,就說王都已破,各部領地也被平定,把那些王室成員和貴族推到陣前,讓他們跟著喊話勸降,告訴那些人,若高句麗人投降,他們就能活命。”劉襄吩咐勸降,說完又問道:

“扶余王尉仇臺在不在?他們有多少人馬在遼東?”

“在,一萬人。”楊槯回答。

劉襄有點無奈:“你就不能多說幾個字?算了,傳令尉仇臺,讓他的人過來參與圍攻,滅掉高句麗人之後,扶余就不用再運送補給了,他會出力的。”

“遵令。”

包圍高句麗人的兵卒增加到了三萬兩千多人。

那些貴族們也聲嘶力竭的苦勸了一個上午,營中各部知道王都陷落,知道家園被佔領,一時之間混亂不堪。

正午之時伯固出場了。

歷數故國川各項大罪,真的假的,有的沒的一大堆,然後宣佈廢除故國川大王之位,最後他以高句麗大王之名勸降:

“我已經得到大漢冊封,乃是高句麗真王,各部聽令,棄械投降,必會免除罪責,我會帶你們回家,我會讓你們安心的種田打獵,不再因私慾起兵,不再讓你們枉死戰場,現在,跟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