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謀求大赦(第1/2頁)
章節報錯
五月中旬,十二位御史下獄,冀州士族二十餘家的家主被抓,清河名士崔琰被牽連入獄。
下旬,經過審訊,又有五十餘人被抓捕,潁川、兗州、青州、徐州都有士族官吏牽連其中,名士也抓了好幾個。
錦衣衛明裡暗裡調動不休,咬住士人不放,一點都沒有鬆口的意思。@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荀彧、劉虞等人坐不住了,若是事態繼續擴大,即便主公原本沒有殺意,屠刀也得落下去。
波及的範圍越廣,對立的情緒就越大,讓步的可能就越小,最後,必然是用士人的人頭,平息主公的怒火,維持君上的威嚴。
這叫羞刀難入鞘。
那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結局。
當然,這是他們認為的,劉襄並不這麼想,他一直以來都認為大漢的既得利益者集團太龐大了,他們子子孫孫一代又一代的盤剝,百姓已經負擔不起了。
所以,殺幾批世家大族,是迎接太平盛世的必要條件之一。
錦衣衛的所有行動,都是他默許的。才抓了五十多家,一百來個人,遠遠不夠。
說白了,他就是在找藉口削弱士族集團的力量,如今大勢已成,正是清洗的時候,反正現在不缺官吏,他不想跟西晉的司馬家那樣,被治下的世家大族綁縛手腳。
只要軍隊不亂,底層百姓不慌,他誰都不怕。
荀彧、劉虞等等中樞大員多次求見,沮授、邊讓等等封疆大吏多次上表,甚至連曹操都呈文求情。
回應他們的,是六月京兆地震,劉虞被罷免,抓捕計程車族子弟已經超過了三百人。
“文若要把心思放到救災上面去,京兆各縣都有損失,長安也有不少災民,黔首百姓嗷嗷待哺,這才是大事。”劉襄在北宮之中接見荀彧之時,稍稍表達了一下自己的不滿。
荀彧腹誹不已,遭災的百姓還沒你抓計程車子多呢,大夏天的,倒幾間茅屋,有什麼大不了的?用得著一副大災大難來臨,連自己這個主持尚書檯的中樞官吏,也得去救災的樣子嗎?
京兆地震了兩次,其實傷害並不大,百姓早就安頓好了,畢竟去年救了一年的災,各縣官吏都是熟門熟路的老手了。
哪裡用得著他這個官曹尚書去督促?
他嘆息了一聲:“主公要田地,他們讓了;主公要拓荒,他們去了;主公要開拓商路,他們從了。還不夠恭順嗎?”
“不夠。”
劉襄治下計程車族其實還算老實,因為被殺怕了,但錯就錯在現存的人數太多,新的勳貴和投身的寒門在崛起,可老計程車族還在活躍,他們不敢正面對抗,私下裡的小動作卻從未停止。
損失的權勢和利益,總有人不甘心啊。
他能理解這些人,但不想容忍。
荀彧沉吟片刻,他幾次求見,並沒有發現主公有什麼怒氣,很明顯了,就是在借題發揮,要清洗治下的家族勢力。
“主公,波及的人員太多,會引發動盪的。”
劉襄似笑非笑的問道:“誰在動盪?”
呵呵。
誰敢動盪?
動盪又能怎麼樣?
老子的基本盤又不是世家大族!
荀彧知道勸不動了,再次嘆息一聲,行禮告退。
回到家中,始終悶悶不樂,點上一爐薰香,卻也難以平復心緒。
蕩平亂世,安定天下,已經指日可待,主公開拓進取之心,他也很是支援,大漢必定是要總領萬國的,可主公清洗世家讓他很是擔憂。
他倒是不怎麼擔心亂世再起。錦衣衛抓捕士人一個多月了,軍隊和地方都沒什麼亂像,此事於大局無礙。
只是有些兔死狐悲罷了,畢竟,他也是世家子。
“文若,你這次去宮中,可是無功而返?”荀衍帶著弟弟荀諶和族侄荀攸,找了過來。(本章未完!
第四百八十六章 謀求大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