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解決衝突的辦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繡年紀輕,輩分小,只能站在一邊陪笑,大人說話,沒有他插嘴的道理,否則老張家會被人看不起,沒有家教。
他們已經不再是涼州賊了,大司馬並不歧視涼州人,所以他們能走正途,得學會禮儀,講究風姿,不能再有粗鄙不文的惡劣行徑。
告別孫堅、張濟,嚴綱帶著一千五百騎兵,領著五萬勞役,拉著建城的物資,北上武威,要把主公筆下的金川衛,一點一點,切切實實的立在河西走廊。
原本有十一萬勞役是給金川衛準備的,但曹操所部平定張掖未久,張掖郡北部的兩個胡人屬國還沒降伏,混亂還沒消弭,不適合現在就讓民夫過去。
只能留下六萬人繼續修建冀縣到金城的道路,帶著五萬人北上,先在武威郡修築稜堡。
曹操開春之後,已經兵分兩路繼續攻伐河西走廊。
曹仁率領一萬人馬繼續向前攻伐酒泉,他親自率領三萬人沿弱水北上,穿越沙漠,去攻打盤踞在居延澤附近,張掖屬國和居延屬國的匈奴人。
西部、南部戰事再起,三輔的糧草物資源源不斷的向前輸送,冀州的糧草順著黃河、渭水填補著長安的太倉、府庫。
隨著葭萌關下的一聲巨響,益州戰場傳來了好訊息,劉焉驚懼交加急火攻心,背瘡發作,一命嗚呼。
三月初,其子劉瑁,率眾投降,綿竹、江州到手。
劉襄下令:「調劉瑁來長安任職,徐晃、譚免免接收地盤,任命沮授為益州刺史,署理民政。」
想到益州現在當權的大多是東州士族,本地人挺受排擠的。
所以,他又下令徵辟蜀郡張任、巴郡臨江人嚴顏為司馬府武猛從事,徵辟巴郡臨江人甘寧為雲帆營軍司馬,徵辟蜀郡成都人張松為從事中郎。
趁著他們沒出仕或者沒受重用,拉攏到自己身邊來,這些人裡面,他最看重的是張任,出身寒微,有才能,忠心不二,嚴顏也是忠心的,但他的家族屬於地方豪強,不知道能不能真心的孝忠自己。
至於甘寧,性格實在是不怎麼樣,不知道能不能守安平軍的軍紀,用一用再說吧,劉襄會重視他,但不是非要用他不可。
最猶豫的是用不用張松,這人家族勢力很大,也是個歷史上賣過主公的,雖然有才,但需要觀察。
當然,也不會忘記了逃難到綿竹的法正,再次派人徵辟。
益州的人才不少,可他能記住的不多,以後慢慢發現吧,大勢在手,不必過於急迫。
現在最重要的是消化北部四郡的地盤。
沒錯,只有四郡,南邊的南中七郡並不在劉焉手上,想要全據益州,就得跟歷史上的諸葛亮一樣,出兵平定那裡的羌、蠻,折服各路南中蠻王。
這事暫時不急,益州少數民族太多,各族摩擦不斷,漢人之間也是矛盾重重,直接分田並不能解決那些爭端。
最大的矛盾是東州人和本地人的衝突,都快成血仇了,劉焉利用遷入的外人壓迫本地人,這些年,矛盾越來越深,幾乎無法化解。
歷史上劉焉父子在位的時候是這樣,劉備入主之後也是這樣,所以蜀國內部叛亂不斷,各派系傾軋嚴重,諸葛亮北伐被多次扯了後腿,但好歹還能壓得住。
等他一死,蜀國就已經在分崩離析的邊緣徘徊了,內耗極為嚴重,姜維等人不過勉力支撐罷了。
劉襄想解決這種爭端,他看到了問題,所以必須解決,哪怕沒有什麼好辦法,也得解決。
最不濟,他可以殺光其中一派,消弭衝突的根源。
為您提供大神釜中囚的《三國:我被黃巾裹挾了》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四百八十二章 解決衝突的辦法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