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潛伏爪牙忍耐(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火在燃燒,草原在哭泣。
位於燕然山東南的趙信城周邊三百里,也就是杭愛山和阿爾泰山中間的谷地,被漢軍焚為一片白地。
八月下旬的草原,氣溫驟降,枯草遍地,劉襄下令將找到的鮮卑邑落和草場一併燒燬。
蒲頭的部族散的很開,漢軍只在趙信城周邊找到了五萬多人,他估計還有四五萬人散落在外,可惜尋不到蹤跡,所以乾脆把越冬草場一把火燒光。
龍城那邊的草場也在拔營的時候燒掉了。
兩處越冬之地盡毀,今年鮮卑人別想在這附近過冬,僥倖逃得性命之人,只能向西邊遷徙,學著匈奴人的樣子,逃到西海去。
漢朝的西海就是現代的吉爾吉斯湖,東漢中期,北匈奴就是在燕然山戰敗,然後逃往西海,後來又被多次攻伐,殘部繼續向中亞逃亡。
西鮮卑也有一部分小部落,生活在西海那邊,這些人只能以後再打了。
已經快到九月,陰山那邊的拓跋部還沒幹掉,他不準備再向西行,若是追到西海,嚴冬來臨之前,大軍就退不回漢境過冬了。
趙信城這邊繳獲的馬匹不多,只有兩千多匹,一匹戰馬都沒有,看樣子蒲頭支援王廷的時候,馬匹抽調得很厲害。但牛羊繳獲了不少,上萬頭牛和將近十五萬只羊,為北伐大軍提供了繼續作戰的動力。
「勒石記功的文字,雕刻好了沒有?」
劉襄準備轉向東南,去找拓跋部的麻煩,摩崖石刻太慢了,他有點嫌棄,要不是全軍上下都很關注這事,他大概會讓人刻上個「到此一遊」就完事了。
還好勒石記功不用雕刻多大,班固所書的《封燕然山銘》也不過是高一米寬九十厘米的樣子。劉襄選擇比它大一點,長寬皆為一米二,畢竟自己是皇帝,規格不能和臣子一樣。
只是全軍上下就沒有一個有文采的,瑰麗文章誰也寫不出來,一眾將校眼巴巴的看著自己,讓他很苦惱。
別人都以為他能寫出千字文這樣的好文章,肯定是文采斐然的,但劉襄知道自己的斤兩,他就是個文抄公,有個屁的文采。
但事到臨頭怎麼能退縮呢?會掉逼格的!
只好勉為其難寫下原稿:
大漢隆興四年,御駕親征漠北,斬單于,滅王廷,破鮮卑三部,勒石記功。
威武王師,征伐四方,剿減兇殘,封祭神山,廣揚帝事,振奮萬代。
辭曰: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功名在燕然。
沒錯,劉襄又做了一回搬運工,文采不足,只能抄襲了。選這首詩,是因為自己是皇帝,歌功頌德的詩句不好自己寫呀,只能描述一下塞外的壯闊,激勵一下大漢將士征戰建功的心氣。
說實話,他真的想刻一句「劉襄到此一遊」。簡單直白,直抒心意,琅琅上口,文采斐然!比抄詩有意思得多了,還能給現代的考古人員找找樂子。
說不定以後閒著沒事,他還會留下一些自己是穿越者的蛛絲馬跡,讓後世之人多一個吃瓜的話題。
欸!
這事有點搞頭!
但那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還是要把精力放到戰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