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其實還是有選擇的,那就是認真的執行。

陛下動了真格的,錦衣衛、御史臺和刑部都出動了人手,抓的人真心不少,上到公卿下到豪商,都有人入獄。

還好宮裡透漏了風聲,陛下沒有殺人的意思,只要不背上人命官司,其他的,認罪受罰,小懲大誡一番即可。

可經手此事的人是滿寵滿伯寧,想從那個酷吏手上脫身,那是難上加難。

從正月到二月,拷打致死的就超過了三十多人。

這傢伙只要去大牢一次,至少死一個,他天天去,所以每天都死人。

恨他的人和怕他的人一樣多,光這個月,他就經歷了四次刺殺。

事情大條了。

刺殺當朝命官,那還得了?

錦衣衛加派了人手,刑部的衙役頭上冒火,廷尉介入此事,羽林軍調兵入城,北軍士卒巡視附郭,長安的氣氛變得沉重而又壓抑。

一月之間,六個豪富之家被抄家滅族。

民間人心惶惶。

唯一讓百姓感到高興的事情,就是陛下將養在宮中的狸奴免費送給民眾。

當然不是誰都有。

再怎麼愚笨的人都清楚,宮裡不可能養那麼多的狸奴,所以,負責稽核的衛尉,挑選的多是有幼童的家庭,說是要藉助天子的貴氣,震懾鬼神,保佑孩童能夠順利長大。

這事辦的漂亮,得到了全體百姓的讚頌。

小小的貓咪彷彿成了一個一個的特使,從宮中來到了百姓的家裡,拉進了皇室和民間的距離。

事情雖小,對民心的影響卻大。

無形的認可價值萬金。

劉襄覺得這樣的事情,值得提倡,便將送貓定為永例,期待此事成為一項與民同樂的傳統。

時間在大族、豪富的驚惶和百姓的熱議之中渡過。

抓賊抓了兩個月,抄了十一個家族,刺殺之事總算翻篇了。

因為炫富、跋扈、欺行霸市而被捕之人,該治罪的治罪,該罰金的罰金,朝廷收了上萬斤的黃金,然後在四月初,推出了新的稅法,對貴重商品和奢靡之物課以重稅,以示警醒。

心裡反對的人很多,可剛剛經歷了整頓,誰也不敢開口鼓譟,只能忍了下去。

「重稅之下,走私必然猖獗,將農稅改制而空餘出來的計吏,調往各處市集、關卡,成立稅務稽查司和市舶司,嚴查商稅事宜!」

只要收稅就會有走私,這是個連體嬰兒,分割不開的,劉襄只能吩咐糜竺建立專門的官署,嚴防嚴控。

最高只有五稅一的商稅,還打擊不了行商的熱情,畢竟一匹絲絹拉到安息,就能換到半斤白銀,宮中出品的白砂糖價比黃金,即便那些粗糙的紅糖,也是價值極高,利潤何止十倍?

更何況溫潤如玉的青瓷、白瓷,那可是有價無市,只要一出現,必然引發哄搶。

大漢的其他商品,也因為做工優良,而受到那些異族的大力追捧。

錢途似海呀!

長途貿易在太史慈返回長安之時達到了另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