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送狸奴(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襄不是想要大量的儲備黃金,搞什麼金本位的貨幣體系。
以漢朝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搞不了那些金融套路,水土不服。這個時代,一切都是圍繞著糧食在運作。
只有到了糧食大量結餘,副產品大爆發的時候,才有可能進入以貴金屬為擔保的金融體系。
也就是說,只有糧食毛了,才能輪到貴金屬。
貨幣這玩意,用什麼製作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被天下人認可。漢人認可銅錢能買糧食,所以銅錢才是貨幣,而不是因為銅錢是貨幣,所以它能買糧食。
這一點,要分清楚。分得清主次,抓得住本質,才能把問題看得透徹。
黃金也是這個道理。
他想要黃金是因為隨著商業的發展,需要黃金介入大宗商品的交易,而整個大漢,用到黃金最多的就是他自己。
各處工坊每天吞吐著鉅額的物資,賣出成品,買入原料,銅錢重量大,數量也不夠用,需要貴金屬參與交易。
他私庫裡面的黃金白銀比國庫裡的還多。
整個大漢王朝最大的製造商,那是開玩笑的嗎?富可敵國都不足以形容他的財產,朝廷最精銳的十萬大軍,是他用私財養著的。
要不是他本人就是皇帝,足夠拉出去砍頭五分鐘了。
雖說這會是家天下的封建王朝,可皇室和朝廷還是分得很清楚的。
這麼說吧,大漢是他的,但他的不是大漢的。
他的財產每天都在增加,大漢也每天都在強盛。按說,這種時候,是不用著急改革的,經濟的發展會掩蓋一切的問題,改不改都不會影響國力的增強。
可它只是掩蓋,問題並沒有消失。
劉襄想要在一開始就解決這些已經出現的問題,他清楚的知道,問題和矛盾會不斷的出現,永遠也解決不完。可既然發現了,就要去想辦法解決,總比積累得越來越多,最終變成頑疾要好。
那就積重難返了。
唉!
當皇帝好累呀,永遠都有處理不完的政務。
看著堆滿奏案的上表,他突然有種厭煩的感覺。
「我果然不是個勤政的工作狂。」他晃了晃腦袋,決定歇一會。
走到殿門之外,站在迴廊中,居高臨下的看著未央宮的各處宮殿。
宮內其實有些蕭條,宮人不多,人氣不足,很多宮殿都處於封存狀態。不止未央宮如此,長樂宮和桂宮也是一樣。
宮殿看起來磅礴大氣,可每年維護的費用,不是一筆小數目,自己也許是最摳門的皇帝了吧?富有四海,卻連維護宮殿都心疼。
那些奢侈無度的民間土豪,當真讓人著惱。
長安都傳遍了,有個叫劉七的人,為了跟人鬥富,用金箔貼滿了十里的車隊。金光燦燦,如大日行路間,炫耀得很。
跟他相鬥之人叫做婁圭,以綵緞為花,妝點了渭水兩岸四十里的林木,以此宴客,稱之為春回之宴。
逼格很高,世人稱羨。
劉襄卻想抄他們的家,這麼有錢,乾點正事不好嗎?大漢還有很多人吃不飽肚子,只能數著米下鍋。
而那些富豪,甚至出現了以黃金珠玉為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