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天一天變暖,綠上枝頭,春意盎然,二月育苗,三月整地,四月插秧,忙碌的春耕逐漸過去,各項工程陸續啟動。

黃河大堤的修築已經是第三年了,三十多萬勞力接著上一年的基礎繼續修建,從上到下都是做熟了的,進度比去年有所提升。

各郡修路、挖渠、打井更是經驗豐富,按部就班抄作業就好,大漢的人口並不密集,還沒到開發窮山惡水的地步,工程難度並不大。

江南的大戰基本結束,自去年夏初開始,將近一年的時間,收復荊揚十二郡,如今的戰略重心轉為剿滅山賊、水匪和山越部落。

禁軍三營調回長安,無當飛軍調回蜀地,隨前軍作戰的豫州軍團回撤,民夫遣散回原籍分田。南岸只剩下前、左、右三軍,以及以樂進、蔣欽、李豐所部組建的揚州守備軍團,總計四萬多人。

新招募的幾千丹陽兵,會打散分去各部,替補缺額。

北岸的張郃所部分成三隊,在西陵、竟陵、尋陽看押了五萬有餘的山越俘虜,已經開始挖掘引水渠,開發兩湖的工程就此啟動。

金陵城的修建剛剛起步,暫時招募到了六萬餘人,開始平整荒地,挖掘地基。

賣地籌備資金的計劃,有些波折,江南的世家大族十不存一,張遼、關羽、樂進、徐晃都不是心慈手軟的人,殺的有點狠。

他們跟世家豪強本就不是一路人,再加上有劉襄的明示,動起手來,毫不猶豫。

出身最好的張文遠,也不過是個沒落的小士族,說他是寒門子弟,不算貶低。

徐晃和關羽連寒門都夠不上,他們兩家頂多是個富戶,勉強算個小地主。

樂進更是泥腿子出身。

這四人清洗世家豪強,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因為殺戮過盛,存活下來的大戶人家各個戰戰兢兢,範賢的請帖一到,立刻拉著全部家財向秣陵趕路,企圖破財消災。這種搬家一樣的行為,自然是難以快速趕路的,所以賣地計劃,至今沒有開始。

而富人太少,也撐不起金陵所需的築城資金,劉襄不得不在繳獲裡面,劃出兩萬斤黃金和一億四千萬銅錢,支援築城。

從北方各州調去江南的官吏逐漸就位,統計治下人口是他們最重要的任務,最南邊的幾個郡還沒完成造冊,但現在已經統計出來的人口,超過了七百萬,比劉襄預計的,要超出將近兩百萬人。

江南的世家大族隱匿人口的力度,比中原還要嚴重,這些人,死有餘辜。

劉襄一點都不同情他們。

不算交州記載的百萬人,和南中記載的兩百來萬,他治下的人口有三千三百多萬。

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全國有戶10677960,口56476856,為官方統計的人口峰值。

當時被世家豪強霸佔或蔭庇的大批徒附、宗族、賓客、部曲、奴僕等隱戶,以及遷居漢地的匈奴、羌族、氐族等異族,大多未納入戶口統計,所以很多學者認為東漢人口峰值應該在6500萬左右。

後來國勢漸微,朝局動盪,天下不寧,人口一直在負增長,到了靈帝一朝,農民起義,地方叛亂,天災人禍不斷,戰亂頻發,饑荒遍地,瘟疫橫行,百姓大批死亡,人口估計已經不足五千萬了。

再後來軍閥割據,戰爭的頻率和烈度越來越高,饑荒、瘟疫更甚,僅僅不到十年的時間,又沒了一千多萬人。

157年到現在,短短三十九年,人口幾乎減半。

兩個人裡就得死一個,這就是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