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調整江南軍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襄準備用山越人作為開發兩湖的主力,這事在朝會上一說,沒人反對,都覺得陛***恤百姓,是個仁德之主。
在大漢,用異族人為漢人打仗,用異族人為漢人犧牲,這是政治正確。
沒有一個腐儒會跳出來大放厥詞,說什麼內王外聖的言論,這個年代的儒家,公羊派還屬於顯學,儒生殺人事件,層出不窮,上天有好生之德也沒放到外族身上。
漢時的風氣還是頗為酷烈的,殺人,等閒之事而已,他們連自己的命都不在乎,怎麼可能在乎外族人?
至於如何行事就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商討了,所謂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所以陰謀詭計什麼的,只能由皇帝和幾個重臣在書房中議事。
「江南八郡只餘會稽、桂陽、零陵三郡未曾平定,二十多萬大軍陳兵長江兩岸,靡費太大,實無必要,臣以為,當調兵回返。」荀彧勸諫。
長沙和豫章的郡治已破,剩下的幾個縣城堅持不了多久,說不定現在已經平定,只是訊息還沒傳回長安,荀彧所說,只有三郡未定,確實沒錯。
而會稽、桂陽和零陵三郡,人口稀少,戰力不強,只靠著一些地利才能勉強堅守,用二十萬大軍打他們,就跟大炮打蚊子一樣,太浪費了。
「文若以為,哪幾部人馬可以調回?」
荀彧思考片刻,回答道:「冀州、兗州、青州、徐州,這四州的守備軍團可以調回,春耕將至,那些民夫也該遣返,可用戰俘頂替。」
沮授補充道:「七國國相皆已就任,原七國所屬的三萬兵卒也可調回,並就地解散,他們的戰力並不高,沒有留下的必要。」
劉襄在心中默默計算,如此一來,九萬兵卒,八萬民夫調回,北岸只餘張郃所部兩萬人,南岸還有九萬多兵馬,據戰報記載,江南共有七萬多的戰俘,大部分是臨時徵集的民夫。
「傳令,冀州、青州、兗州五萬人馬調回原籍駐防,按軍中條例封賞。
徐州軍團一萬人退回廣陵郡,負責看守糧道,轉運輜重,戰後一併封賞。
原陳王所部三萬兵卒就地解散,收回兵甲,賞千錢,於民夫一起返回原籍,軍吏調入長安軍校,學期完畢之後劃入千牛衛。
隨軍征戰的八萬民夫,賞五百錢,回家準備春耕。
金吾衛、陷陣營、屯騎營隨趙雲退回廬江修整。
李豐所部四千人調去會稽戰區,劃歸張遼節制。
蔣欽所部四千人劃歸張任節制,隨無當飛軍在丹陽剿匪,其餘一萬四千兵卒卸甲,賞五百錢,歸家分田,軍吏調入軍校。
各部甄選戰俘,裁汰老弱,以為民夫,當戮力並進平定江南,沿途征剿山越,俘虜送歸西陵,由張郃看管。」
如此調整過後,北岸三萬餘人,南岸六萬八千人。沿海有水軍三萬,長江有水軍一萬五。….
張遼所部一萬四千人,以及雲帆營三萬人攻伐會稽郡。水軍主要任務是探查水文,打通航道,南下交州。步軍佔據縣城之後,會繼續征剿山越。
丹陽郡民風最為彪悍,雖然已經佔領了全郡的縣城,但山裡的宗賊和山越並未剿滅,所以留下無當飛軍和蔣欽所部繼續征剿。
主要是為了練兵,這兩部都有強軍之姿,讓他們跟彪悍的丹陽兵好好的磨礪一下,也趁機招募一些丹陽兵卒,充實力量。
至於調回北岸修整的禁軍三營,一來是接管卸甲兵卒的戰具,繼續震懾廬江和九江,二來是為丹陽的剿匪做個保險,萬一張任他們大敗虧輸,禁軍隨時可以渡江接管戰場。
樂進所部一萬人即將平定豫章,會繼續鎮守此地,征剿山越。
攻打桂陽和零陵的任務就落到了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