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的名氣很大,主要是董卓幫他揚的名,稱其為關西第一勐將。

後來遷都長安,名聲在三輔和涼州流傳得很廣。

孫策在武都郡時,就聽說過呂布,但受孫堅影響,一向是瞧不上此人的,認為其人品卑劣,領兵能力不足,不過是一勇之夫。

而且,在他看來,一個四十歲的老頭子,敢在陣前叫囂,純粹是不想活了。

帶著三百個騎兵跑到羽林軍面前耀武揚威,還敢直呼陛下名諱,這是絕對不能忍的。

既然你想死,本將就成全了你!

伴隨著甲片碰撞之聲,人馬俱甲的孫伯符,手持馬槊,驅使坐騎,直奔呂布而去。

呂布在陣前約戰劉襄,是有歷史遺留問題的,兩人之間有仇怨,至少他這麼認為,他一向心高氣傲,可剛出仕那會,被打得很憋屈,在壺關敗於安平軍之手,他不服。

後來,仗著武藝,名氣越來越大,可所有人都認為,他不配跟劉襄比較,為此懷恨於心,只是一直沒找到機會報仇。

現在,兩人都是一方主帥,好不容易能在沙場相逢,他實在忍不住,就帶著親衛從騎,要新仇舊恨一起了結。

雖然三百對七千,可他久歷戰陣,最擅長的,就是帶著親衛從騎縱橫戰場,擊潰千軍萬馬。

別說七千人,就是七萬人又有何懼?

看著人和戰馬都披著鐵甲,像個鐵疙瘩一樣衝過來的孫策,他不屑的輕哼一聲。

真有錢!

羨慕。

等會殺人奪甲,就是我的了!

雖然身為主帥,要注意身份,對面派個小將過來,己方也應該讓偏將出陣,可他決定親自出馬,乾脆利索的斬殺敵將,用以震懾敵軍。

念及於此,策馬向前,口中高聲大喝:「來將通名!呂某不殺無名之輩!」

「羽林軍,孫伯符!特來取爾首級!」孫策毫不減速,馬槊平舉,要一槊將敵將刺於馬下。

「大言不慚!」呂布輕磕馬腹,胯下坐騎放開四蹄,加速賓士。

兩馬對沖,孫策突然不屑的嗤笑一聲:「任你多來幾人,某又何懼?」

他不知道自己背後典韋和馬超正快馬加鞭的趕來支援,只看見呂布身後有兩騎出陣,以為敵人怕他,要以多打少。

心中充滿了鄙視,四十歲的老頭子,果然不行了,小爺管你們幾個人,一併殺了,踩著虓虎呂奉先的頭顱,彰顯我孫家大郎的威名!

而此時的呂布,跟他的想法差不多:三人來戰,就想敗我?不自量力!

遠處的劉襄見對面又有兩騎出陣,為了保險,繼續下令增援:「龐德、文稷,誅殺敵將!」

隨駕騎士陣中的龐德和羽林左監陣中的文稷領命出戰,快馬長槊,意態昂揚,要在陛下眼前,展現自己的勇武。

好好的立營戒備,呂布不按套路出牌,非要過來單挑,碰到孫策這個不省心的,結果就發展成了致師鬥將。

….

劉襄覺得這仗打得跟開玩笑一樣,但他還是很自信的,比勐將,呂布可不是個,他後陣還有正在指揮立營的趙雲和張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