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未來的金庫(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果沒有罪營作亂,這些事,下午就能安排完。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他又忍不住罵了一句,對成立罪營有了一些猶豫
。
城裡果然如他所料,府庫之中存糧極少,大戶早已逃走,青壯被抽調一空,只餘下了幾萬老弱,具體數字,得重新統計。
「幸好早有準備啊,子龍,賑災之事就交給你了,明天一早,著人在城中宣讀安民告示。」
「陛下仁德,臣必盡心竭力賑災安民。」趙雲拱手領命。
劉襄點點頭,隨手把黃冊仍在案几上:「民籍黃冊記載不實,你得安排人重新統計,還有,向舒縣傳信,讓高順安排民夫繼續向這邊運糧,催促魯肅,讓他儘快向那些世家大戶募集糧草。」
說完轉頭看向典韋:「明天派兩千輕騎出城,剿滅城外雷氏家族的莊園鄔堡,所有人員押回城中。」
他想盡快平定六安。
廬江郡,他最看重的地方就是這裡。西臨山脈,東臨湖泊,是淮水連線長江的重要陸路通道,兩條河流從境內流過,沿岸有大片的優質農田。
除此之外,一提六安,他腦海中第一個反應就是六安瓜片,這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當然,漢代是沒有六安瓜片的,那是清朝中期才出現的製茶之法,但唐朝之時,這裡就是名茶產地,在城西大別山北麓的齊雲山。
齊山雲霧茶,可是享譽千載。
劉襄不知道漢代的齊雲山有沒有茶樹,因為漢朝的茶葉還屬於小眾商品,主要是解酒和藥用,不是主流飲品,並不被人重視,只有巴蜀才出產茶餅,成都是唯一一個茶葉交易的集散地,規模也不大。
這不行啊,茶葉這玩意,可是能當做國家支柱級別的商品經營的。
這事,是個中國人就知道。
後世的茶馬古道不用說,唐代及以後的絲綢之路,茶葉就已經成了外貿交易的主力商品。
可惜,因為山水變遷的原因,除了漢代本就有的巴蜀產茶區域,他只能找到廬江郡的六安。
能記住的其他名茶,像西湖龍井,產地在浙江西湖那邊,可這是漢朝啊,西湖還沒成型呢,他去哪找去?
還有洞庭碧螺春,產地在太湖洞庭山那邊,應該是吳郡的太湖地區,這個其實也可以找一找,就是不知道洞庭山是哪一片山區,目標不明確,那可就費了勁了。
還有黃山毛峰,此時的黃山還是人跡罕至之地,派進去的人手,估計沒法活著回來。君山銀針也一樣,洞庭湖還是雲夢大澤的一部分,去找君山,就是個死。廬山也有產茶區,進去也活不下來。
安溪鐵觀音,產於福建省,在漢代屬於交趾刺史部的土人生活區域,派人去找產茶區,完全不現實。
不管他會不會這些名茶的製茶之法,他連產地都找不著,在漢代,那些地區都屬於洪荒大澤,沒有人跡,派人過去,九死一生。
所以,六安就成了能抓在手裡的第二大產茶區。
劉襄想要推廣茶葉這個商品,首先得解決產量的問題。
中國人飲茶的歷史,能追溯到上古時代,商周秦漢其實已經算是普及天下了,上到公卿下到走卒,都聽說過茶葉的名頭,也知道這是個好東西。
可為什麼沒能成為主流飲品呢?
產量太少是最大的原因。
太貴了,喝不起,沒見過,自然也就不關心,更加不會去開發這種產品。
飲茶待客的習慣,漢朝是沒有的。
劉襄想讓漢人養成這個習慣,然後再高價賣給外國人,大把大把的賺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