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鬥的勝敗毫無懸念。

騎兵靠近的時候,那群山賊就開始逃跑,騎兵衝鋒的時候,他們還是在逃跑,騎兵從東衝到西,直到完成包圍,他們始終在逃跑。

沒有抵抗的能力,也沒有抵抗的意志。

效果顯著,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跑進了山林深處,禁軍士卒沒追,這些人幸運的逃出生天。

剩下三分之二的人,在孫策殺入中軍,陣斬陳蘭之後,跪地投降。

整場戰鬥,用時不到五刻鐘。

全員著甲的八千百戰精銳,其中還有兩千甲騎具裝帶頭衝鋒,在山腳下的平地上,進攻一堆欺軟怕硬的山賊。

這叫降維打擊。

除了戰馬跑得滿身汗,禁軍上下並沒有付出什麼代價。

零傷亡的戰績,似乎也沒什麼值得炫耀的地方。

戰鬥在傍晚之時發起,也在傍晚之時結束。在落日的餘暉中,收攏了一萬六千多人的俘虜。

今夜是回不去了,騎兵在空地上歇馬,步卒押著俘虜開始伐木立寨。草草的建立了營地,大軍休息一晚,於第二天正午之時趕回舒縣大營。

金吾衛兩千甲士分成四隊整編俘虜,在四位軍侯的帶領下,分立四營,包圍了舒縣四門,開始打造器械,準備攻城。

劉襄不捨得讓禁軍士卒強攻城池,不代表他不會用炮灰。

輕騎在鄉野收集軍糧,俘虜在監管之下加固圍堰、打造器械,攻城戰的氛圍與日俱增,鄧當緊張得一宿一宿的睡不著,周瑜無聊的待在家裡,等待著戰鬥結束。

時間就這樣過了三天,有兩個好訊息傳回大營。

西北百里之外的龍舒縣,被羽林右監的哨探破城了。

屯長潘璋領著屬下一百輕騎,射殺縣令,逼降了其餘官吏,龍舒縣易幟。

潘璋這人是有能力的,就是好賭,劉襄初時任命他為執戟郎,看了兩年多的大門,終於戒了賭,算是給扳了回來,才收進了羽林軍。

這次立了功,自然是要封賞的。軍爵三轉,權知龍舒縣令,組織當地青壯,建立守城部隊,繼續探查周邊情報。

龍舒縣偏離北上的路徑,派兵過去是不可能的,任由潘璋自己折騰去吧。是丟了地盤,灰溜溜的回來,還是幹出一番成績,另立新功,就看他的造化了。

第二個好訊息,是有個叫雷緒的,帶領著五萬俘虜…不對,是帶領著五萬部曲,正從六安南下,要來救援舒縣。

劉襄其實沒有圍城打援的念頭,但援軍湊上來了,不揍他們一頓,會顯得不禮貌。

「盛情難卻呀!」他笑著點了點奏案上的輿圖,對聚集在中軍大帳的一眾將校說道:

「敵人的援軍還有三五日才能趕到,現在不著急攻城,讓四營的俘虜繼續打造器械,守住圍城的營地。朕要在舒縣城下殲滅雷緒所部,恐嚇城中守軍,再攜大勝之勢攻城,一舉突破城防,拿下舒縣。」

「陛下威武!我部願為先鋒,突破敵陣,斬雷緒首級,獻於御前!」

孫策一如既往的熱衷於搶奪立頭功的機會。

趙雲、典韋不願拉下臉面,去跟小輩爭功,其他將校又搶不過他,這段時間,可讓他囂張得不輕。

劉襄倒是挺欣賞他這股好戰之氣的,或許讓孫策一併統管全體甲騎具裝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