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趕到椒房宮的時候,華佗也候在宮中,一見面就喜氣洋洋的躬身行禮:“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太醫令賀喜,他自然明白是什麼原因。

“皇后有喜了?”

“是喜脈,確認無疑。”

劉襄點點頭,自己要有孩子了,前世今生兩輩子,他第一次有孩子,感覺很奇妙,有一種說不上來的複雜情緒,有些期待,也有些迷茫,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

有一個小生命將會誕生,未來會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該用什麼樣的狀態去迎接呢?

真的不知道答案,就是覺得迷茫,不知所措。

高興是肯定高興的,卻好像並沒有多麼的興奮。

他沒經歷過這事,也不知道這種情緒正不正常。

看見華佗欲言又止的樣子,擔心的問道:“可是皇后的身體有何不妥?”

“啟稟陛下,皇后身體康健,不必憂心。”華佗趕緊回答,他可不敢在這種大事上引起任何誤會。

其實,他只是想趁著皇后有喜的機會,討個恩德。

前些日子,徒弟來信,說是軍中辛苦,日子過得煎熬,也沒有得到大赦的恩典,很是苦悶。

可皇上面色不顯,他把握不準開口的時機,有些猶豫。

劉襄疑惑的看著這個小老頭,五十歲的老醫生了,你在家屬面前一副扭扭捏捏,欲言又止的樣子,弄得別人提心吊膽,想搞事情嗎?

轉念一想,怕是有所求啊。

華佗想要邀功?

自己確實喝了好幾個月他開出來的方子。

“元化有大功,可有什麼想要的?說出來,朕賞給你。”

劉襄其實知道華佗有政治抱負,不甘心只是做個名醫。

但是吧,此人權謀、民政、軍略都拿不出手,政治主張也是周禮、井田那一套,實在不合時宜,所以沒想給他參與政務的官職,話裡的意思,是想賞賜一些錢財、寶物。

華佗覺得現在是求恩典的好機會了,屈膝跪伏在地,還沒開口就先來了個頓首禮。

在他想來,我先磕一個,你就不好意思拒絕我了。

“陛下容稟,小徒樊阿此前行差踏錯,幸得陛下寬容,只是罰去了軍中服役,他感恩戴德,盡心竭力以圖報答,怎奈身體羸弱,不堪驅使,害了病,臣斗膽求情,望陛下念在微臣有些許苦勞的份上,再給他一個恩典。”

原來是想為樊阿求情,看樣子,樊神醫受不得軍中的勞苦啊,劉襄不想去分辨生沒生病的問題,跟名醫論這個,純屬浪費時間。

“既然如此,便把樊阿調回長安吧,朕要在北宮開醫學學堂,給他一個醫學博士的名位,回來教導學生,你去信告訴他,整理一下軍中金創救治之術,用心教導學員,做得好,朕不吝賞賜。”

說實話,樊阿這人的罪過,可大可小,他並不想追究,罰去軍中,只是因為軍隊需要好醫生,跟犯沒犯罪關係不大。

既然華佗求情了,給他一個顏面,也未嘗不可。

北宮的軍校還在籌備,千牛衛已經入駐,軍校之中本就有培養軍醫的學堂,他還想讓所有軍校的學員,掌握一些清創包紮的急救手段,並逐漸推廣全軍。

其實,他還想把防疫和急救的知識,推廣到民團中去,這個任務就得交給那些退役之後,去做民團隊正的老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