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重要的是兵馬(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襄有些不自信,怕碰到人生錯覺。
為免尷尬,就試探道:“吾只是暫時統管大營,待瘟疫過去,也不知道還能幹什麼。雖說太守徵辟吾為曹掾,吾卻從未見過太守,前途渺茫,實不知歸處。”
崔奕回道:“如今這世道,不是世家出身,有才也不得用。朝廷不公,有功不賞,有才不用,也莫怪某等寒心。
方才,某聽說劉君要招募兵馬,討伐黃巾,以搏取前程。
崔某不才,尚有幾分勇力,願帶著手下弟兄,追隨劉君,望劉君不棄。”
是真的要投奔他了,劉襄心中大喜,崔奕的武力不低,統管軍兵的能力也不弱,對勢單力薄的劉襄來說,這是雪中送炭啊。
而且,崔奕相投,這漁陽營中就能做很多事了。
劉襄太激動了,高興的說道:“崔兄真的願意追隨於我?”
崔奕見劉襄喜形於色,心中也很高興,揖手行禮,緩緩說道:“某,北地崔奕,願追隨主公,若有二心,不得好死。”
劉襄揖手回禮,鄭重的說道:“吾,狐奴劉襄,願與崔兄共生死。”
二人行禮認下主從,心中頓時覺得又親近了許多。
劉襄覺得可以跟崔奕說一說心裡的一些想法。
斟酌了一下,說道:“黃巾起事,都說是太平道人煽動,在吾看來,實則是百姓活不下去了。
苛捐雜稅,土地兼併,不解決這樣的問題,即便剿滅黃巾,還會有紅巾、黑巾,剿不絕的。
吾觀史書,無論王朝一統,還是諸侯立國,此等頑疾弊病不絕。
王朝建立,必有世家,而世家必然會崛起。
朝廷要收稅,世家崛起就要兼併土地,搶奪生存資源,但他們是不願意繳稅的,所以各種苛捐雜稅就落到了百姓頭上。
資源是有限的,生產力的提高是跟不上人口增長的。
世家搶佔的資源越多,百姓的就越少,承擔的賦稅就會越來越重。直到承擔不了,就只能揭竿而起。
朝廷剿匪又加大了苛捐雜稅,逼得更多人起義,這就是惡性迴圈。
然後天下大亂,征戰不休,直到人死得差不多了,人均佔有的資源能夠活下去了,自然就是人心思安,平定四方,接著過之前的日子。
又或者推翻舊王朝,建立新王朝,定立一套新的規則,又會有一批新的世家崛起,又一個迴圈開始了。
對外拓展地盤倒是可以緩解,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拓展地盤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土地和生產資源,可控制土地的大小是跟通訊速度掛鉤的。
通訊速度跟不上,地盤就控制不住,就會分裂,形成不同的國家。
諸國林立,大小戰爭不斷,永不休止。
所謂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這個道理。
週而復始的在一個怪圈裡面,不停的迴圈。
吾欲尋找解決問題之法,崔兄可願助我?”
崔奕聽不懂劉襄說的很多詞彙,但是,大概意思還是聽懂了的。此前沒人跟他說過這樣的話語,他也沒想過。
他只看見百姓活的越來越難,天災人禍越來越多,卻不知道是個什麼道理。
他嚥了口口水,彷彿明白了很多,又似乎更迷糊了。
他摘下兜盔,撓了撓頭,對劉襄說道:“主公,某好像明白了,主公可是要造反?”
劉襄愣住了,他說了一大堆,崔奕怎麼會理解成這個?
他有點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