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不是送嫁呀,是袁滂父子表明真心投效之意,這得回應,否則會讓人心寒的。

“請進來吧。”劉襄沒裝病,準備坦誠相見。

袁渙看到悠閒的歪坐在涼亭裡面的劉襄,笑的很是開心:“將軍果然沒有受傷。”

劉襄學著他的語氣回道:“賢父子果然猜出來了。”

兩人相視而笑。

有些話不必明說。

滯留幽州,所圖非小,危難來投,破釜沉舟。

“明公與昭姬的婚事得儘快辦了。”袁渙很自然的改了稱呼。

“吾給不了你太多的土地,良田千頃,家僕數萬,在我的治下行不通。幽州最近在開煤礦,吾準備用煤代替民間的柴薪,各縣已經建好煤廠,但小打小鬧的不成氣候,滿足不了幾百萬人的需求,急需擴大規模,曜卿可有意參股?”

人家在跟他談聯姻,他跟人家談利益,老學究們會認為有失體統,袁渙不這麼認為。

到涿縣好幾天了,也瞭解了不少幽州的情況。這裡給百姓分田,稅定的很低,這是藏富於民,各鄉亭都建立了民兵,這是藏兵於民,真到了危急時刻,隨時能夠徵集自帶兵器的大軍,這是學的秦人的戰爭方式?他不敢確定。

其在上谷遇刺,民間多有自帶兵器去報仇之人,數量不少,戰意頗高。

以這位的用兵之能,帶著這樣的一支大軍,誰能打得過?那些世家大族的奴僕,飯都吃不飽,跟這樣的軍隊對陣,怕是當場就得倒戈。

面前之人,是憐惜百姓的仁者,還是橫掃六合的秦王,他現在還不能確定。

來此之前,他早已做好了拋家舍業的準備,若想守著那幾畝田地,何必跑來幽州,待在家中等著出仕便好,佔了陳郡的諸侯自然會給他一個官位。

但他想要的是從龍之功,不是與野狗爭食。

念及於此,袁渙開口回道:“一切由將軍安排便可。”

劉襄搖搖頭:“在商言商,一千萬錢一成利,概不賒欠。”

“好,吾要三成。”

“成交。”

交易達成,拜袁渙為治中從事,署理幽州民政。

袁渙老話重提:“明公得儘快與昭姬完婚,很多士人都在觀望,明公行事,憐惜黔首而苛待士人,會絕了士子的投效之心。若能與昭姬結成連理,自然會打消此等憂慮。”

“吾重傷養病,如何完婚?”劉襄倒是不討厭結婚,可演戲得有演戲的樣子,不能拿觀眾當傻子。

而且,他只想徵辟那些寒門子弟,經學世家也可以考慮,那些兼併了大量土地的世家豪族,要來幹什麼?自找麻煩麼?

劉襄一走一年多,又玩了一出苦肉計,幽州仍然安穩,若是地盤上有大地主,早就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