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必議了,他們不想此子入朝堂,那便不入吧,下詔官爵不變,食邑加到萬戶,若是傷重不治,以王爵之禮下葬。”朝中紛爭,時局艱難啊,靈帝覺得心情不好,能給他送單于焉提和王廷金帳的識趣之人,就要沒了,太傷心了。
他站起身來,今天便去扮演一下鮮卑大王,找幾個鮮卑美人安慰安慰悲傷的心情,也算紀念一下劉宜程的好處。
走到一半,低聲說道:“讓蹇碩持詔令,把北軍八千人馬都調回洛陽,直接安置在西園。”
張讓領命而去。
與此同時,朝中大臣也多有議論,不外乎此子輕而無備,難成大事,嘲諷之態,溢於言表。
可瞭解劉襄的袁滂父子卻是不信,一個去哪都帶著幾百個鐵甲騎卒的人,會突然遇刺?怎麼想怎麼不對勁。還沒等他們理順思路,蔡邕上門了,他心情不好,非常不好,自己的女兒怎麼這麼倒黴,頭一個夫婿嫁過去沒幾年就死了,現在這個更是命薄,還沒嫁過去呢,就傷重欲死,難道昭姬真的剋夫?
他很擔心,一旦事情傳開了,愚夫愚婦的口水能淹死人,昭姬後半生就只能孤苦一人了,他要趕緊跟舅父說道說道,決不能把與劉宜程結親的事情洩露出去,要讓知情的人都閉嘴。
然後他又捱了一頓罵,大儒名士又如何,照樣被他八十歲的老舅父罵得抬不起頭來。
“無知蠢物,背信匹夫。”袁滂恨鐵不成鋼啊,書讀的不少,好大的名頭,可有什麼用啊?
別說遇刺之事充滿了蹊蹺, 就算真的被刺欲死,這種時候你玩一出背信棄義,那名聲就比剋夫好了?不但被人鄙視,還得連累家族。品性家風遭人質疑,幾輩子都洗不掉。
袁滂覺得心累:“昭姬不願嫁?”
“昭姬不知此事,吾只是心疼女兒,亂了方寸。”蔡邕也回過味來,那劉宜程還沒死呢,自己確實短智了,差點鑄成大錯,背信棄義的名聲一旦沾染,那是一生的汙點。
袁滂沒理正在後怕的蔡邕,他回想著劉襄的行事作風,逐漸捋清了思路,這個奸詐的小狐狸,口風可真緊吶,自己差點就被矇騙了。他笑了笑,奸詐點好啊,這樣的人,才能在亂世中活得長久。
“明日啟程,送昭姬去幽州,對外就說去與劉宜程完婚,沖喜祈福。袁渙去送,洛陽之事,老夫會處理。”
劉襄遇刺,一石激起千層浪,各色戲碼,你方唱罷我登場,緹騎穿梭各地,將情報一一傳回。
而他此時正愜意的,在軍帳裡擼串,一口一口的烤肉吃得額頭冒汗,再呡一口小酒,美滋滋。
就是不知道,下一口,會吃掉誰。
知道他並未受傷的只有宿衛和不多的幾個人,包括守在外圍的驍騎在內,安平軍的兵卒都以為他真的重傷欲死,更不用說其他的人。
北疆戰事停頓,豪強宗族的勢力正在瓦解,北軍被調走,拖延去洛陽的時間,這幾個目的都達到了。
可他不著急露面。
要趁此機會,看看各方反應,尤其是幽州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