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了公綦稠,劉襄已經聚集騎兵一萬兩千人。代郡和上谷二選一,他選擇先找代郡的麻煩。

給。

盤踞代郡的烏桓無臣氐部發信,命其首領率兵來彈汗山聽命,若有不從,必定大軍征伐。

彙集了各方情報,他了解了無臣氐的大概實力,部族三千落以上,人口六萬多,有青壯萬餘人,在治水和祁夷水流域放牧,佔據了桑乾縣城,在代郡中部一帶活動。

無臣氐是代郡最大的勢力,其餘各縣都已經是無政府狀態,官吏要麼戰死了,要麼逃跑了,新任的來了也活不長,真正控制地方的是豪強和宗族,他們報團對抗胡人,對抗官府,也互相吞併,亂成了一鍋粥。

不止代郡如此,幷州的雁門、雲中,也是這種情況,鮮卑沒佔地盤,大漢失去管控,漢胡雜居,衝突劇烈,盜匪橫行,民間報團自治,成為混亂的緩衝地帶。

劉襄在等無臣氐部的回應,等,劉表領著平城的一萬大軍趕到了彈汗山,帶來了八千石糧食,拉走了三萬婦女,四萬牛羊,軍中留下兩萬多,作為軍糧補給。

還有千斤黃金和王廷中的各色珍玩三十車,劉襄私底下扣留了兩千斤黃金和容易脫手的各種玉料,顯眼的和不好處理的,通通上交朝廷。

劉表歇了一天,帶著壯大了十倍的隊伍又趕回平城去了。

三月十八,無臣氐部首領普廬趕到彈汗山下,帶騎兵前來聽命,跪伏在地,奉上銀狐皮一張、火狐皮十二張、灰鼠皮百張以為禮物。

烏桓無臣氐部臣服。

同一天,上谷郡難樓求見,匹戰馬為禮,願投奔麾下。

估計是看到公綦稠活得好好的,打消了顧慮,不等劉襄下令召喚,自己就來投奔了。他已經跟安平軍互市兩年多了,也合作過兩次,劉襄聲威大震,覺得沒必要對抗,最主要的是打不過。

難樓是個很有意思的傢伙,他是烏桓人裡面最親近漢人的,他的部族是漢朝護烏桓校尉部最大的兵源所在,也是人口最多的烏桓部落。安平軍崛起之前,他是幽州北疆對抗鮮卑的主力,說實話,幽州沒有像幷州那麼慘,他是有大功勞的。 無錯更新@

劉襄在中軍大帳接見,把他劃歸到閻柔部下,繼續幹他的老本行,做護烏桓校尉部的基石。

三月二十二,大軍南下,自馬城入代郡,無臣氐部在郡中響應,幷州刺史張懿自西而來,沿長城攻高柳。

代郡十一縣,漢民人口十萬餘,十年動盪,無官吏、無軍兵、無支援、無希望,半數不存。

盤踞各縣的豪強、宗族,怎能抵擋三萬大軍的征剿?怎敢抵擋屠滅鮮卑王廷的強軍大將?

一月之間,代郡克復。

上谷傳來訊息,高焉棄官而走,安平軍兵出居庸,上谷郡望風而降。

《孫子》有云:善戰者,求之於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