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有喜有憂(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多是封建糟泊,信他個鬼,原料一批趕一批,什麼時候都能製作。
劉襄對軍隊戰具的規劃,弓弩是他最重視的,遠端武器至少要達到七成的持有率,可惜弓弩嚴重不足,現在只能用飛梭替代。
他麾下的所有騎兵都已經裝備了角弓,缺口在步卒這裡,安平軍步卒已經有弩八千具,至少還缺八千,有弓七千張,至少還缺一萬五千張。
弓弩作坊平均兩個月才能出一批成品,弩兩百,弓三百,弓弩匠人的技術要求比較高,也不好弄到手,他手下工匠不足。
看樣子,還是得依靠繳獲。
在弓弩作坊他還看到一個好東西,火牆,應該說是火牆和火炕的結合體。
弓弩作坊不許有明火,容易引起火災,有個叫張悠的曹長,就沿著牆邊用土坯磊了個寬一步,長一丈,高四尺多的,炕不是炕,牆不是牆的建築,裡面規劃了煙道,一邊是室外火爐,一邊是順著牆通往屋頂的煙囪。
他管這個叫暖臺,給工坊的匠人取暖用的。
想法真不錯,劉襄還真是忘記了用火炕和火牆取暖的辦法,一看見這個,他才想起來。
跟張悠說了一下他的想法,火牆和火炕只要煙道的規劃不出問題,土坯、紅磚都能搭建,再用粘土勾縫,是冬天取暖的好東西,比火塘和炭盆強多了。
就是得注意煙囪,現在百姓的屋頂很少用瓦,還是茅草居多,煙囪得搭建得高一點,還得在下風口, 最好做一些遮擋,否則容易點燃屋頂,這麼一想,他有點猶豫,到底該不該推廣出去呢?
說了一下心中憂慮,劉襄問道:“張曹長,你覺得該不該推廣呢?”
張悠撓撓頭,小心的回道:“要是煙道做長一點,應該不會引起火災吧?”
“多畫幾張圖紙,先在各處工坊和縣裡署衙推廣,讓他們多注意,看看效果再說。”劉襄還是決定推廣,但要先試點。
這些地方如果發生火災,有專門的人員看護,出不了太大的問題,就算有損失,劉襄擔得住。
百姓不行的,家中走了水,這種損失他們扛不住,怕是會死人。
火炕和火牆大面積推廣,燃料的需求必定大增,正好推廣煤炭。
煤礦最好的煤,用來煉製焦炭了,次一點的煤送去各個火窯作為燃料,但還有很多劣質一些的碎煤就沒用了,扔在煤廠鋪路都嫌髒,這是浪費。
那些碎煤可以磨碎了加入粘土、石灰,做成蜂窩煤,燃料可是個賺錢的大市場。
燒蜂窩煤取暖很方便,就是需要專門的爐子。
劉襄捨不得用鐵料做爐子,他決定用陶,除了重一點,容易碎以外,沒什麼毛病。
可以用陶做爐篦子和爐膛,外圍用土坯或者磚石搭建主體,這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說幹就幹,畫了做蜂窩煤的模具和爐子的圖紙,當場找來工匠製作。
劉襄決定,繼小淩河河魚之後,他又喜歡蜂窩煤了,那些富豪們,也一定會喜歡。
這可是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