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殲守軍,奪取高邑,劉襄連一滴汗都沒流,這才是他喜歡的戰鬥。

不像崔奕,打了勝仗還一副不滿足的樣子,居然嫌棄敵人太弱了,一幫子驍騎還跟著點頭, 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他們,實在讓人無語。劉襄巴不得敵人越弱越好,最好都是幼兒園小朋友。

他嘆了口氣,所謂的驕兵悍將,是不是都這樣?打得就是精銳,啃得就是骨頭, 拿苦戰做等閒,視犧牲為榮耀。

劉襄不想看到他們犧牲, 可他需要這樣的部隊。

“子安, 你知道什麼是悍卒嗎?”

“能打,不怕死,就是悍卒。”

意思是這麼個意思,但劉襄覺得可以換一個說法:“知勝而不驕,遇敗而不亂,聞鼓即忘死,遇強則愈強,此為悍卒。”

崔奕琢磨了一下,極為贊同:“這個說法好聽,主公就是有才華。”

說完嘴裡開始唸叨,要背下來,可總是記住上句忘了下句,問了劉襄好幾遍,才全部記住。

然後,就美滋滋的找部下顯擺去了。

劉襄遠遠的聽見驍騎那邊開始背誦什麼:“知勝而不驕。”

又聽見歡呼之聲, 還有人讚歎:

“這說得就是咱們。”

“主公如此誇讚,受之有愧呀。”

他搖搖頭,開始入城, 高邑的城防已經被步兵營掌控,可回報說,城已經被屠了。

軍隊屠城,其實並不是一下子就殺光所有人,屠城是一種激勵士氣的手段,是為了錢財,是有步驟,有規劃的,這與大眾的認知不太一樣。

歷經苦戰,士氣低迷,攻下城池之後,將軍下令,什麼七天不封刀啊,三天之後封刀安民啊,這其實都算是屠城,並不單純是為了殺人而殺人。

各部抽籤,哪隊守備, 哪隊入城,然後就分隊進入城裡搶劫, 搶到的不用上交, 各隊自己分配。

當然,軍官會分到大頭。基本來說,第一天的殺戮不會太重,但是人就怕比呀,別人搶的多,自己搶的少,心裡肯定不高興。

所以殺戮會越來越重,殺心一起就會越殺越多,人性一旦失去約束,罪惡得無法想象,史書中記載的那些大屠殺就是明證。

高邑已經空了,街巷中散落著很多沒來得及收斂的屍體,活下來的不到一千人,這可是有民萬戶的上縣,就算一部分在鄉野,城中也至少居住了好幾萬人。

劉襄覺得心裡堵得慌。

“把他們都砍了!這幫子畜牲。”崔奕怒吼著要把俘虜的高邑守軍全殺光。

安平軍上下異常憤怒。

“審一下俘虜的守軍,我要知道怎麼回事。”

不多時,宿衛來報:半月之前,高邑被攻破,戰事激烈,張牛角的大軍損傷很重,為了洩憤,也為了鼓舞士氣,縱兵搶了三天。

留守的領兵之人叫王當,原是大陸澤的水匪,其人貪財,前幾日劫掠鄉野,對收穫不滿意,就對城裡下了手,城中有人反抗,殺戮一起,就變成了屠城。

“俘虜了多少守軍?”

“有兩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