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以退為進(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襄與董卓的交易達成。
董胖子還額外多給了五百匹戰馬,一百馬奴,兩百弓弩匠人,用來換回麾下的部將,至於那些騎卒,他提都沒提。
董卓的那些部將,校尉牛輔和董越, 一個是他女婿,一個是他族親,不可能跟著劉襄。
至於李傕、郭汜、樊稠,都是涼州豪帥出身,現在是軍中的司馬、軍侯,劉襄看不上他們,他們也不會跟劉襄一條心,還不如多換幾匹馬。
董卓軍中,劉襄最想要的是賈詡。
賈詡, 賈文和呀,漢末叄國時期數得著的智謀之士,今年應該叄十六、七歲,是心智成熟體力充沛的黃金年齡,可惜翻遍了俘虜也沒找到,他還沒有跟隨董卓?這事不能問呀,劉襄就算瞎了心了,也不可能去跟董卓說賈詡的事情,絕不能引起董卓的重視。
賈詡少年時就舉了孝廉,起家就為郎官。他祖上乃是西漢長沙王太傅賈誼,就是那個寫出《過秦論》,與屈原齊名的賈誼。賈氏一脈世居武威郡, 是正統的儒學豪門。
以他這樣的出身,以他這樣的智謀, 為什麼會投到董卓軍中?還不受重用。僅僅因為是出身涼州,被關東人看不起?劉襄真的挺疑惑的, 這次沒找到,只能以後再做打算了。
本著雁過拔毛的精神,徐榮被扣下了,幽州老鄉嘛,看著就順眼。
他不敢反對,董卓欣然接受,所以,安平軍又多了一員大將。
徐榮雖然名聲不顯,但他的能力不弱,190年在滎陽擊敗過曹操,191年在梁縣擊敗過孫堅,打得他們兩個全軍覆沒,隻身逃跑。
只是死得太早了,董卓死後,他投降了王允,192年與李傕、郭汜在新豐交戰,因胡軫投降,寡不敵眾,戰死於亂軍之中。
至於徐榮會不會歸心?把他的家人從玄菟郡接過來, 應該就差不多了,以命搏軍功的邊鄙粗人, 又不是世家子弟, 不難折服。
反正賊不走空,先攥在手裡再說。
交易達成,劉襄很高興,安慰董卓:“仲穎公且寬心,餘向來守信,只要馬到了幽州,必定放汝歸去。”
“多謝劉君。”
牛輔連夜就回涼州報信去了,贖金會透過匈奴人的地盤,從幷州直接送到幽州,快的話,十天半月就能到,不耽誤董卓回洛陽跑官。
劉襄也不會大肆宣傳俘虜他們的事情,就當安平軍沒出現過,他們只是被黃巾軍擊敗,流散各處,耽誤了一段時間。
一千兩百個俘虜被押回幽州,劉襄帶著董卓幾人繼續在冀州晃盪。
廣宗是不可能回去了。
安平軍與黃巾軍若即若離,表面上是盟友,共同對抗漢軍征剿,其實都想在對方身上佔點便宜。這和預期不符,但實際情況就這樣,人心難測啊,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董卓被擊敗,北軍僅能自守,張梁張寶覺得危機已過,他們兩兄弟也鬧翻了,張寶鼓動了大部分兵馬,向東出走,準備去收編散落各處的賊寇,重新拉起一支大軍,繼續如之前一般遊蕩。
兩百年前赤眉起義的時候,就是這麼幹的,他想走赤眉軍的老路,期待著席捲天下的日子。
張梁卻想佔據州郡,劃地稱王,他覺得之前的路子走不通了,得換個方式。
事關利益、理念,兩人誰都說服不了對方,最後只能分道揚鑣。
廣宗這處戰場,只剩下張梁統率的八萬黃巾軍與安平軍、北軍糾纏、對峙。
黃巾人多,安平軍靈活,北軍精銳,叄路人馬誰也不敢輕啟戰端,都怕被第叄方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