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在漢軍營前駐馬,等待城中黃巾軍的動作,他才不會驅使騎兵攻營。

大張旗鼓的過來,就是點破皇甫嵩的計策,絕殺的那一步,還是要黃巾軍來做。

張寶卻遲遲不見動作,讓劉襄腹誹不已,張氏兄弟的腦子都有病嗎?

皇甫嵩帶著幾百人出營而來,這些人有自己的親衛家兵,也有收攏的北軍敗將,三營校尉不敢回京,帶著各自的親兵、下屬投到了他這裡,希望他能幫著分辯幾句,減輕罪責。

這批人戰力彪悍,可惜人數太少,就收在身邊做了護衛,如果對面發難,至少能保著自己殺回營寨。

一行人來到安平軍陣前,距離一百五十步就停止了前進。

劉襄笑了,碰到同行了,他自從有了腰引弩,老想著狙殺敵將,這個距離不遠不近,腰引弩能夠得著,但射不死。

皇甫嵩也不是什麼好人吶,肯定琢磨過狙殺敵將的事情。

得小心了,禁軍之中可是有大黃弩的,那玩意據說能射三百步。

遺憾的是,劉襄至今沒見過實物的樣子,北軍的繳獲裡面,只有兩百具腰引弩,沒有大黃弩的影子。

劉襄和一眾宿衛仔細的觀察對面,小心戒備著敵人的狙殺動作。

皇甫嵩喊話了:“劉宜程,可敢當面敘話,吾可上表陛下,封候拜將。”

一個人的聲音很難傳這麼遠,他身邊的親衛齊聲大喝,才能聽得真切。

聽到“當面敘話”的時候,劉襄想說不去,咱們直接開打吧。

可聽到“上表陛下”的時候,他猶豫了,身份的轉變很重要,頂著賊寇的名頭,他很難走遠。各朝各代都有一套自己的道德標準,用現代的話來說,這是主流文化,是普世價值觀。

他若只想圈地自守,最後投靠贏家,自然可以不在意這些。可他想更進一步,爭霸天下的遊戲,他也想參與,那就必須進入主流文化的圈子,得讓自己符合當世的道德標準,得讓大多數人認可自己。

他得為自己披上忠孝仁義的外衣,進入士族這個圈子,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皇帝陛下的一紙詔書。現在這個時間段,漢室的威嚴還沒有完全崩塌,還是有用的。

走劉焉的路子弄到宗室的身份,走趙忠的路子在靈帝那裡獲得身份的認可,現在皇甫嵩送上門來了,事關朝堂的認證。

得好好談談。

雙方約定,各帶十個護衛,就在兩軍陣前,當面敘話。

劉襄看著趙雲和史阿,優勢在我,自信滿滿的赴約了。

皇甫嵩五十歲左右,跟董卓差不多歲數,卻比董胖子精神多了,身高七尺六、七寸,內著大紅袍,外套明光鎧,腳踏方頭戰靴,頭戴鑄鐵兜盔,腰間革帶上掛著一柄四尺長劍。

兩人行禮拜見,劉襄拿過胡床(跟現代的馬紮非常相似,請皇甫嵩坐下談話。

胡床可以雙足垂坐,比跪坐在大野地上強多了。寒冬臘月,跪在野外說話,這是找罪受。

坐下之後,皇甫嵩開口誇讚:“宜程用兵,天馬行空,驅使精騎,如風似電,年輕一代之中,汝為魁首。”

開口就誇讚,所圖不小。

劉襄笑道:“義真公過譽了,吾自小嚮往霍驃騎的風采,特別是河西之戰,萬餘精騎,六天轉戰千餘里,踏破匈奴五王國,令人神往。”

皇甫嵩也接著話茬感嘆道:“冠軍侯的風采,我輩之人誰不向往?男兒捐軀沙場,為國征戰,方為真英雄也。”話題一轉,問道:“聽說宜程是長沙定王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