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巡視領地(第2/2頁)
章節報錯
浪費,效率不高,汙染環境,弊端很多,可現在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先從零到一,以後經過技術積累,再解決一到二三四五六的問題,事情得一件一件的做,技術得一步一步的積累。
在封水岸邊建立煤廠和煉焦工坊,在海陽縣城南邊三里之處,濡水岸邊,修建一座周長兩裡的小城。專門建立鍊鋼作坊和相應的兵器、鐵甲工坊,鐵礦石和焦炭會運到這裡鍊鋼,然後直接打造戰具。
劉襄很期待會水排技術的工匠到來,一是能提高鍊鋼高爐的效率,二是想試著製造水力鍛錘,有了這個,能節省大量人力,破碎礦石,鍛打金屬,都會提高效率。
武器、鐵甲的產量就會大增,特別是冷鍛甲,需要大量的時間鍛打。
水力鍛錘有一定的難度,其實漢代有水硾技術,原理差不多,就是漢代水硾的力度不夠,只能用來舂米。劉襄想試試水排技術之中,有沒有提高水力的辦法,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武器甲冑的產量能提高一個檔次。
他知道
^0^攔河築壩,增加流速能提高水力,可具體怎麼做就鬧不明白了,跟工匠說過幾次,劉襄說不明白,他們也聽不懂,所以他把希望寄託在懂水排技術的工匠身上,希望南陽那邊進展順利。
此城被命名為海南,海陽城南的意思,將作監內部全稱為海南兵工廠,建成之後招募兩千兵馬守備此處,歸屬將作監管轄。
跟工匠提了要求和建議,留下記錄的文書卷宗,他又得啟程了,現在不是待著後方搞科研的時候,他只能期待大漢朝的工匠,給他一份滿意的答卷。
從海陽出發,劉襄快馬加鞭,又巡視了漁陽的工坊和狐奴的田地,長時間不露面會出問題的,創業初期,不能懈怠。
在漁陽拜訪了甄逸的家眷,嘴上說著過門不入,失禮也,其實就是想看看甄姜,可惜未能如願,甄逸的次子甄儼設宴款待,十三歲的甄儼禮儀不缺,恭敬異常,可劉襄不開心。
他不開心,別人也別想開心。
所以,甄逸的家眷就得搬家去涿縣。
涿縣是好地方啊,將軍府的治所要搬去那裡,作為別駕,甄逸以後也會在那辦公,他們得搬家。
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就是這個理由了。
將軍府肯定得搬,治所也確實改到涿縣了,地盤大了,漁陽縣過於偏遠,不適合再作為治所。
劉襄沒有時間等待他們慢吞吞的搬家,先一步加速南下了。
最終也沒見到面,有點遺憾。
下一個目的地是潞縣,他要去看望崔奕,去榆關的時候,心中急躁星夜兼程,沒功夫看望養傷的崔奕,回程的時候再不去,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崔奕養傷兩個月了,不知道恢復的怎麼樣。
潞縣附近還有個問題要解決,田豫被扣住了,他母親不讓他出門,也不接受安平軍的資助,劉襄想去看看。
倒不是非要帶小孩子從軍,拉拉關係嘛,長大了再投奔也行啊,放著不管,萬一飛走了怎麼辦?
歷史上的田豫,年紀很輕的時候就跟隨劉備了,但是,因為要奉養母親就離開了,劉備也沒辦法,大漢以孝治國,攔人盡孝有損名聲,就任由他走了。
這一點,可不能跟劉備學。
還是要補救一下的。
 
親,本章已完,祝您閱讀愉快!^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