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豪強的本質(第1/2頁)
章節報錯
查驗還是要查驗的,萬一錯怪了孫義呢?
驗證對錯,沒有孫義他們想象的那麼難,他們以為弄份人名多的冊子,就萬事大吉了?他們以為劉襄會派人,去鄉里亭裡挨個打聽?
眼界啊,限制了他們的思維。
以他們謀生的手段,錢糧離不開土地的產出。縣中留存的地契,登記人口的黃冊,和他們的名單、賬冊一對比,再找來一些在城中做工的民夫,詢問一下當地的畝產、人文情況。
一目瞭然。
一百書吏,兩百緹騎,一天時間。
包括孫義、魏禮在內,一百零八個宗族的聯盟,就浮出水面了。
他們想走豪強之路?
欺負劉襄年輕見識淺?
劉襄十三歲就會計算大漢的各種租調賦稅,他在淥水亭時就清楚,小地主、自耕農、佃戶,在繳稅之後根本剩不下多少糧食,更別說錢財。
劉襄比他們更瞭解,世家豪強的本質。
世家豪強在秋收之時壓低糧價,玩一出穀賤傷農,趁著收稅的節點,百姓不得不賣的時機,大肆買入低價糧食。
等青黃不接的時候再拉高,玩一出囤積居奇,一高一低,一進一出,像割韭菜一樣,一刀一刀的割了多少年了。
這還是豐年。
災年的時候,他們更賺。
趁著災難、饑荒、疾病,以極低的價格收取田產和百姓的兒女為奴。
一個小孩賣三升粟米,這事,劉襄見過。
就相當於現代,不到兩斤的小米,你的孩子就生生世世給別人當奴隸了。如果你的小孩夠幸運,能活到生孩子的年齡,他們生下的孩子,一降生就是別人的奴隸,還給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家生子。
真諷刺。
或者借給你高利貸,驢打滾,利滾利,讓你幾輩子都還不清,你只能賣田賣屋,賣兒賣女,最後給他們賣命。
很多百姓一生下來,就繼承了祖輩的債務,從父親那裡,從爺爺那裡,從曾祖那裡,從高祖那裡,一輩傳一輩的債務。
很多人,很多很多人,他們一輩子都不知道,吃飽是個什麼感覺。
這就是世家豪強崛起的本質。
把小地主削成自耕農,把自耕農逼成佃戶,把佃戶變成逃戶、隱戶。
這就是大漢朝,世家豪強們的拿手好戲。不然的話,他們的土地怎麼變大的?他們的財富怎麼積累的?他們的勢力怎麼變強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能被他們所用呢?
是因為他們的祖輩能生養嗎?
是他們天生比別人優秀嗎?
還不是很多人被他們逼成了失地農民,不得不租種他們的土地。即便這些土地,是從這些失地農民那裡,巧取豪奪過來的。
我搶了你的田地,然後再租給你種,不但要收取高額的地租,還要你感恩戴德,對我畢恭畢敬,這就是他們的道理。
貧苦百姓不恨嗎?
當然恨。
可他們反抗不了啊。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農民起義?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刁民?為什麼老百姓就不能安安生生的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