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裹挾的另一種方式(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知道啊。
逃難去當流民嗎?
要是那些貴人老爺回不來就好了。
越來越多人的心思浮動。
財帛動人心啊,特別是,已經揣到懷裡的資財,怎能再拿出去呢?不甘心啊!
劉襄利用的就是這股不甘心的勁。
趁著流言發作,趁著人心浮動,劉襄下令招兵。
還是分田的隊伍,還是傳流言的緹騎。
分田的變成了招兵的,傳流言的還在傳流言。這次的流言變成了鼓動百姓攻打縣城。
“殺了那幫豪強地主,田地就是自己的田地,屋子就是自己的屋子。不用去逃難,不用給人做牛馬。種粟種麥,吃飽穿暖。”
這種話,聽起來真有道理,首先分到田產屋子的這幫人,原本就是膽大不安分的,惡念一起,殺心難耐啊。
投軍的人很多,非常多,比劉襄預計的還要多。
招兵期間,還找到了一批與城中百姓相識的宗親顧舊,被越騎護送著,每日去范陽城下喊話,述說城外分田之事,擾亂城裡人心。劉襄真心希望城裡的世家豪強之人,能出城作戰。
可惜,城中雖然起了騷亂,但城門依舊緊閉。
轉眼之間,三天已過,三萬多青壯投軍,錄入黃冊的人太忙了,這段時間就沒休息過,累癱了好幾個。
劉襄把這些青壯跟營中原有的一萬民夫一起整編,每百人為一隊,由護軍營一個什管束,老兵多的要管兩隊。
一共組成了四萬五千多人的步兵軍團。
劉襄覺得,這支部隊,肯定能打得過黃巾軍。別的就不要指望了,兩極分化太嚴重了,三千鐵甲步兵,帶著四萬多手拿木槍的青壯,很難評估它的戰力啊。
營中三萬流民也重新整編了一下,每千人為一隊,由一伍緹騎管束,只要能跟隨行軍,壯壯聲勢就行。
劉襄在中軍大帳檢視新兵黃冊,識字的人太少,寫得又比較亂,他看著費勁,有些還得他重新撰寫。
嚴綱在旁邊的條案上幫忙。
“將軍,何必這樣麻煩,只需將軍下令,我軍甲士自能攻陷范陽,帶著這些累贅,反而束手束腳。”
劉襄也知道,現在軍中人數眾多,可戰力並沒有提高。
他拿過幾塊竹簡,一邊書寫一邊說道:“方城、涿縣、遒國、故安、范陽、北新城,一個一個的強攻硬打,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要用多少屍體才能鋪上城牆?損失太大了。”
嚴綱猶豫了一下,最後也沒開口說話。
劉襄猜到了他的想法,開口問道:“你可是懷疑,我要用這些青壯消耗敵軍?”
“不敢。”嚴綱出身寒微,對底層百姓還是很同情的,可他又不知道該不該勸諫。
劉襄笑了,解釋道:“當人群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就會形成一種威勢,自己人會莫名其妙的有種安全感,他們的膽子會變得很大。
而敵人則會產生恐懼感,會變得退縮。城中不是百戰老兵,他們扛不住這種威壓的。”
兩人正在閒聊,有緹騎來報:“啟稟將軍,都尉王興急報,涿縣兵馬出城立營,我軍無法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