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劉跑跑要啟程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備回首望向對岸軍營,想想這幾個月的經歷,慷慨激昂有之,志得意滿有之,心慌氣短有之,鬱悶恐懼有之,一時間心神激盪,頗有種再世為人的感覺。
只是,前路該往哪裡走?他有些迷茫。
看著從遠處出現的安平軍,他知道鄒靖凶多吉少了,想到劉襄這個“本家同宗”,他突然堅定了志向,這是個用實力說話的世界,得擁有自己的大軍,才不會被人驅使著去送死。
他很羨慕劉襄,就如求學時羨慕公孫伯圭一樣,他們都擁有自己沒有的東西。
“吾會回來的,兵敗之辱,吾必償之。”劉備低聲發下誓言,然後駕車就走。
他要去投皇甫嵩,他的老師盧植與皇甫嵩有些交情,憑此關係,當能得用。待立下軍功,就能組建自己的軍隊了。
二十四歲的劉備帶著二十歲的張飛,駕車南下,奔向不可知的未來。
而劉襄此時已進入涿郡大營,先不管其餘雜事,直接去後營檢視屯糧,還好沒有遭到毀壞,去各處糧囤看了看,又調出軍中賬冊,上面記載,營中存有軍糧九千餘石。
鄒靖這是在營中屯了一月之糧,這些糧食足以緩解薊縣的糟糕狀況,等後軍押運的糧草到來,就完全不用擔心了。
留下一千人馬守營,劉襄親自押運糧草回返薊縣,三千黃巾,百餘俘虜,三千多安平軍,駕著千餘輛輜重車,半夜時分才將糧食拉回薊縣。
城中百姓嗷嗷待哺,劉襄也不分時候了,命令點起火堆,埋鍋造飯。
命令出了口,才想起沒有這麼多的鍋。
當然,漢朝也沒有鍋。
那就召集百姓,只要有糧食,炊具不是問題。
全城幾萬百姓都被召喚出來,釜也好,鼎也好,陶盆、陶罐一律不嫌棄,凡是能煮粥的,通通徵用。命令安平軍各部,以什為單位,各自領著一群百姓煮粥吃飯,吃死人的挨鞭子,吃不上的挨軍棍,安排妥當的賞百錢。
怕百姓搶糧鬧事?怕人群聚集踩踏?這些問題在大軍面前算是問題嗎?
當然,在此期間肯定有爭執,有衝突,打架鬥毆,偷盜搶奪,這是避免不了的。一群飢餓之人,你讓他們在食物面前當謙謙君子嗎?不可能的,這不是道德問題,這是生存本能。
還是那個道理,這一切在足夠的軍隊面前,都不是問題。
五千多安平軍不是擺設,分出看押俘虜的,負責值守的,剩下的每個什不過管理百十人罷了。
讓那些伍長、什長提前經歷下隊率、屯長的待遇,讓那些新兵也過一過伍長、什長的癮。
軍隊帶著人群,拿著奇奇怪怪的炊具,揹著糧食,分散各處。
薊縣的百姓第一次有這種經歷,當兵的不但不搶他們,還帶著他們一起吃飯,在一個罐子裡攪勺子,用一個碗喝粥,聽他們說起他們家鄉分田之後的日子;聽他們吹噓自己有多麼英勇,敵人有多麼蠢笨;聽他們計算戰功;聽他們憧憬未來。
這,莫不是在夢裡?
自己是不是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