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令支公孫氏(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襄入城後取黃冊觀看,上面記載右北平有民9170戶,53475人。
這與劉襄觀察到的不一樣,應該有不少的隱匿人口,需要慢慢統計。
土垠是需要好好經營的,這裡將會是攻打遼西的前進基地,會有大量的物資囤積。
而且在土垠西南方向就是後世的唐山,那裡產鐵。再向西,就是開灤,那裡有煤,都是好地方。
劉襄在土垠諸事纏身,右軍、前軍、後軍及各路民夫逐漸向他匯聚而來。
六月二十三,劉襄入城的第三天,他接到了一個好訊息。
冷鍛魚鱗甲已經試做成功,全套甲片一千六百餘枚,重四十八斤。為方便對比,還做了一套同樣的熱鍛甲,一起送到。
劉襄很興奮,拉著崔奕一起驗看冷鍛甲。
“子安,吾命甲冑工坊試製新甲,日後甲騎具裝就要裝備這樣的甲冑。”
“太貴了,用不起啊!”崔奕還是不看好甲騎具裝。
劉襄懶得理他,命人將兩套甲冑固定,青灰色的是冷鍛甲,銀灰色的是熱鍛甲。
命人取弓弩試射。
漢軍軍用弓箭為角弓,一般在一石到一石半。
角弓五十步試射十箭,兩甲皆不能入。
取擎張弩來射,冷鍛甲不得入,熱鍛甲破甲三矢。
又取四石蹶張弩來射,冷鍛甲破甲六矢,入甲一寸,熱鍛十箭皆破,兩矢透甲而過。
優劣一目瞭然。
劉襄沒讓腰引弩試射,這種甲擋不住。
又命人用刀劍矛戟劈砍穿刺,冷鍛甲的優勢更加明顯。
他問陪同的工匠:“冷鍛甲的產量如何?”
“十二名鐵匠,四名巧手匠,一月可做一套。”
太耗時間了,而且還沒算馬鎧。
短時間內找不到那麼多工匠,也沒什麼好辦法擴大生產,新技術的應用和開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劉襄有點自閉,不理偷笑的崔奕,懨懨的往回走。
崔奕腆著臉湊過來,拉著劉襄的袖子說:“主公,這甲賞賜給某如何?”
“你找工匠修好,就拿去吧。”
拋棄高興的崔奕,劉襄回到府衙,他心情不好,要睡一覺才能緩解。
下午時閻柔回來了,稟報說右北平的烏桓大人烏延,要來投奔劉襄。
烏桓在漢武帝時期被打得臣服,武帝把他們遷到幽州邊郡的塞外,設護烏桓校尉管轄。
他們和南匈奴構成了漢朝的第一道北境國防線。
東漢中期烏桓再次南遷,多部烏桓進入邊郡與漢人雜居。
光和年間,他們的首領分別是遼西郡烏桓大人丘力居、上谷郡烏桓大人難樓、遼東屬國烏桓大人蘇僕延、右北平郡烏桓大人烏延。
後來,曹老闆來了,把三郡烏桓給滅了,烏桓餘部逐漸被漢人和鮮卑吸收,這個民族就消失在歷史中了。
烏桓是個多部落共立的民族,他們沒有統一的王者,各部也是征戰不休。
這個烏延估計是扛不住丘力居的侵擾,想找劉襄當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