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隊步卒明顯有退縮之意,人數佔優的情況下,卻只是用長矛隔開距離,遠遠的圍住,烏桓人反而比較囂張。

這種情況在大漢其實挺罕見的,自武帝幹翻匈奴之後,漢人對胡人是有一種居高臨下的俯視感的,很少有漢人能容忍胡人在他們的面前囂張。

劉襄挺好奇的,就問駐守營門的隊率:“那邊為何如此?”

隊率派人打探了一下,回報說:“有幾個烏桓人染了病,捉來送到營裡隔離,他們的同伴過來搶人,起了衝突。”

又問劉襄:“劉曹掾可是厭煩?要不,全殺了?離遠點用弩射殺,應該不會粘上疫氣。”

劉襄趕緊搖搖頭,對他說道:“許是有些誤會,可有懂胡語的,告訴他們,是給他們治病的。”

問遍全隊都沒有懂胡語的,劉襄正想回營找個會說胡語的人。

就見一人騎馬快速奔來,口中大喊著聽不懂的話語,離包圍圈近了就又用漢話大喊:“停手,都停手,誤會,誤會。”

那人又說了些別的,衝突便消弭了。因是聲音小了,劉襄沒聽清說什麼。

這是第一次送過來的民間患者,劉襄想了解一下實際情況,便走了過去。

待到近前,發現那人正給漢軍軍官塞錢,嘴裡說著討饒的話:“材官息怒,材官息怒,他們聽不懂人話,且放他們一次,讓某帶回去好好教訓。”

錢果然是好東西,那軍官果然就息怒了。

“沒得病的可以讓你帶回去,得了病的要送到軍營裡去。”

那人又掏出個小口袋,劉襄不想再看錢能通神的戲碼,就插言道:“他們是在哪裡發了病的?”

那軍官看到劉襄有些慌亂,忙拱手行禮,說道:“拜見劉君,某等是鮮于都尉家兵,在城門處發現那幾個烏桓人生病,正要送去大營。”

劉襄點點頭,又問後來那人:“君何人也?可是病人同伴?”

“某,廣陽閻柔,拜見郎君,回郎君話,這幾人確是某同伴。”閻柔揖手行禮。

劉襄回禮,見閻柔身高約七尺六七寸,大概二十歲左右的樣子。

心想,廣陽人,又與烏桓人同伴而行,應該是史書中記載的那個閻柔了。

閻柔的身世挺傳奇的,幼時被烏桓俘虜,長大後卻在烏桓、鮮卑中頗有威望,被北地胡人信重。

閻柔後來起兵為幽州牧劉虞報仇,被劉虞手下信重,推舉為烏桓司馬。

袁紹統領北方四州時,也很是信重閻柔,官拜護烏桓校尉。

官渡之戰後投了曹操,又被曹老闆信重,立功封了關內侯。

曹丕繼位後更是拿他當兄弟一般信重,官拜度遼將軍,統領幽州。

這閻柔,是個去哪都被信重的傢伙,挺有意思的。

劉襄心中謀算,能否讓閻柔為他所用呢?畢竟,根據史書中的記載,閻柔是個有能力,有抱負,想成就一番功業的人。若趁其年輕尚未發跡,拉攏過來,應該不難吧?

想到這裡,便對閻柔說:“吾名劉襄,現為漁陽太守曹掾,近日瘟疫爆發,染疫者要在軍營隔離,閻郎帶著同伴隨吾去營中吧。”

“啊?吾也要去?”閻柔沒想到來救人的自己也搭進去了,有些躊躇。

“劉曹掾,吾還有些同伴正在等待,能否先去安置他們?再隨曹掾去營地。”

劉襄心說,不把你賺進營中,鬼知道你會跑哪去。於是裝作為難的樣子,用極為真誠的語氣對閻柔說道:“瘟疫兇惡,稍有不慎便大禍臨頭,吾是為閻郎性命著想。

這樣吧,吾著人跟你一起過去,將你的同伴一起接入軍營。閻郎不可自誤,瘟疫絕不能輕忽。”

閻柔無奈,只能帶人去尋其他同伴。